县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信访督查专员、民生热线等举措纷纷出台,一批“信访书记”、“信访镇长”应运而生。2012年,我市多措并举打造“信访快速通道”,解决了一大批涉及民生的信访案件,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共受理信访总量1449批次,同比下降12.1%。被誉为“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在我市是如何破题,日前,笔者深入信访部门一探究竟。
市领导与群众“面对面”
2012年,我市进一步强化了县级领导接访下访的工作力度,每个工作日均安排一名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到联合接访中心接待群众来访,市委书记、市长每月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并根据案情随时约访。
我市覃怀办事处灯塔街居民申某因邻里边界纠纷,导致其房产证多年无法办理,数次上访。市委副书记毛文明在接访日接待了她,亲自主持召开相关部门和双方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信访人顺利拿到了房产证。2012年,全市共有24名县级领导干部参与接访,共接待群众来访297批次1758人次,其中现场解决144批次,立案批办153件,群众满意率96.2%。
“群众利益无小事。县级领导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按照安排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市委常委在接访日可以不参加常委会议,必须保证正常接访。”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领导干部走基层,架起干群连心桥
“绝大多数群众的诉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所有处理过信访事项的领导干部的共识。为此,他们主动约访、下访,通过跑基层,见群众,解决问题,有力减少了信访案件的发生。
“群众希望见到你,是对我们领导干部的一种信任。”魏新洪担任市长以来,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市政府办公室经常会收到群众给他的来信,有的字迹歪歪扭扭,有的信封里塞的厚厚一叠,而魏新洪对待群众来信是每封必看,每封必批,仅去年就批阅了群众信件230余份。去年魏新洪还3次亲自参加市长热线接听活动,近距离倾听群众的声音,协调处理事项11个。
乡政府收到“特殊礼物”
元旦前夕,王召乡党委书记黄河涛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包玉米面。这是该乡前庄村上访群众吴某在信访问题得到解决后,为感谢乡镇领导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
2012年,我市把落实工作责任制作为接访工作的关键举措。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乡镇一级每天都有一名班子成员值班。我市还将领导接访处访纳入党委政府信访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党政领导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党政领导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实施后,将解决群众具体问题的责任落实在了每一名领导干部头上,身上的担子重了,脚下的步伐却快了。”王召乡党委书记黄河涛说。
机制创新让信访难题“破冰”
去年,我市信访工作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等一系列机制创新,实现了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特别是加大对初信初访的解决力度,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必登、登记必办、办理必果”,切断由信转访、重复信访、非正常上访的源头。创新信访工作督查机制,组成联合督查组。成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专业调委会,解决了一大批新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2012年,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19起,已化解1351起,化解率95.2%。
“201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沁阳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督导要到一线,开会要到村头,协调要到农家,全力打造务实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为建设富裕沁阳、文化沁阳、美丽沁阳、和谐沁阳做出我们应尽的贡献。”市委群工部部长孟祥生说。
记者 朱娅利 通讯员 赵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