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大爷,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家在哪里?出来多长时间了?”1月14日10时30分,在博爱县街头,博爱县民政局福利科科长陈兴湖正在询问一名流浪人员的情况。
“我叫靳和平,家在中站东王封,今年72岁,出来一年多了。”老人回答。
“天冷啊,你想不想回家?”
“想。”
“那我们把你送回家吧。”
“好。”
博爱县民政局副局长魏东云和陈兴湖等工作人员搀扶着老人坐上汽车,向中站方向驶去。
半个小时后,汽车行驶到中站区许衡街道东王封村村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没有查到老人的资料。经工作人员进一步询问,老人回忆说老家是该村的,以前在解放区平光家属院住。随后,大家又来到平光西生活区,老人指着一栋楼说其女儿在一单元一楼。但是,陈兴湖敲门询问后却不是。再问,老人就说是在这一片,具体也说不清。陈兴湖又向小区内许多人打听,院内的人均说没有见过这位老人。当时已近中午,陈兴湖等又前往平光社区和焦南派出所平光警务室查询,也没有找到老人的相关资料。
没办法,陈兴湖再次询问老人,老人又谈起平光西生活区对面的原市橡胶厂家属院(现在的万达家属院)。当他们带着老人来到该家属院时,楼前的两位老人立刻认出了靳和平。
“靳和平过去和老母亲在这个院居住过。他有哥哥、弟弟和妹妹,但已经许多年不来往了。靳和平没有子女。” 两位老年人说。
靳和平此时又说以前在市福利院待过一段时间。大家又驱车前往市福利院,但是在这里却没有查到老人的有关信息。在老人的身份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市福利院暂时无法接收,大家只好将老人送到市救助站安置。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接收了老人,作了妥善安置,并表示会进一步核实老人的情况,让老人不再流浪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