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多地的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的地步,一时间“雾霾”、“PM2.5爆表”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被雾霾笼罩的人们称自己呼吸的是“毒气”。最让人无奈的是遭受雾霾但无计可施。有人说多吃青菜等食品有助于减轻雾霾对身体的危害,但接着就有专家说,食疗对于抵制雾霾效果不大;有人想购买空气净化器加工出来一点清新空气,但专家又说雾霾天气里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只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面对让人无处躲藏的灾害天气,网友们也纷纷“吐槽”缓解焦虑:“遛狗不见狗,只见绳在手”“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
这是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天气灾害,究其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污染排放累积的原因。找到原因,正视问题,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改变。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自然需要党和政府在大政方针层面进行安排,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我们也已经看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政府部门也已经正视问题,由权威部门每天发布PM2.5数值。15日,李克强副总理也表示解决空气污染必须有所作为。
除了政府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也应该透过肆虐的雾霾进行反思,有所作为,不能“坐以待毙”。雾霾灾害的出现,也与我们现代生活中碳排放的增多有很大关系。城市有毒颗粒物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因此,面对雾霾天气,我们理应有所作为。比如在选择出行方式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需要借助交通工具时,也最好选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楼应尽量少使用电梯;冬天和夏天使用空调时,使室内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不要过热或过凉;洗澡时要注意节约用水……而这样做,既能减少碳排放,又对我们的健康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每一个人的节能努力也许微不足道,但无数人的努力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面对雾霾,只有我们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减少污染排放,我们的天空才会更湛蓝,空气更洁净,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