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明霞
寒风刺骨,人们寻找有效御寒手段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送餐、网购、看电影这些与“宅”相关的经济活动火了起来。
“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主要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也是“宅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众多市民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催热了“宅经济”,只要能够送货上门,很多人甘愿“宅”在家中。这是记者从百度上搜出的“宅经济”的名词解释。
“冷天气”让网购更火了。近期每天上午,市人民路旁边的一家写字楼下,三四名快递员在门口的空地“划分疆土”,一边将包裹就地铺开,一边拨打电话通知取货人。
“以前中午吃过饭后,和同事在附近的商场逛逛买些日用品,现在直接网购消费,有时一天能收到五六个包裹,家里老人、小孩的衣、食、用都在网上购买。”前来取快递的办公室文员刘小宇女士对记者说。
“冬季寒冷的天气促使网购升温,临近春节,对生活用品的网购激增。我们有时送货忙得连中午饭都没时间吃。”快递员小张边往手上哈气边说。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快递业务量完成6.7亿件,同比增长70.4%,业务收入完成111.6亿元,同比增长48.4%,达到目前统计的年最高值。
大到米面油,小到零食、牙膏、纸巾,通过网络,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日常所需物品。记者发现,某网店的电器,仅消费者参与的商品评价就有四五百条。消费者“rose2”在评价中说:“真好,不必再冒冷风去商场挑选和还价了,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把需要的东西买到家了。”
另外,寒冷的天气也让送餐业更忙了。1月15日11时,尽管距离午饭时间尚早,但一些写字楼下已经停放着几辆送餐工人的电动车。“你也跑来了?”“是呀,你刚走,这里又有几个人叫餐了,老板就让我也过来了。”某快餐店送餐工人碰到一起说。
某快餐店的王老板说,去年12月以来,店里的外卖量大幅上升,每天要接到30多个订餐电话。“遇上下雪刮风,订餐数量就更多了,店里的订餐电话响个不停,过段时间我准备加装一部订餐电话,再招几个送餐工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王老板信心满怀地对记者说。
“冷天气”让室内娱乐也“热”了起来。这个冬天的电影市场格外火,《温故1942》、《泰囧》等票房上座率一部高过一部。每天晚上,奥斯卡电影院大厅内,买票的队伍早早排成了蛇形。电影院如此,瑜伽馆、健身房、KTV等室内娱乐场所也大受欢迎,记者拨打我市多家KTV预订电话,均被告知需要提前预约才有位置。
虽然“冷天气”让“宅经济”火了起来,但是商机背后也有不少陷阱。以网购为例,不少网店商借着严冬商机推出“满200(元)返100(元)”、“买一送一”等促销方式,让广大消费者眼花缭乱,购买了许多并不需要或长期闲置的商品。更有一些钓鱼网站仿冒正规店商,以“超低特价”、“特惠”为幌子招徕顾客,网民不慎点击进入,就可能落入网购支付骗局,导致货财两空。因此,消费者网购时,要理智消费,仔细甄别商家,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