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作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应当成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的“软着陆点”,成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动力和灵魂。
一、塑造能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引导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充分发挥安全精神文化的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和辐射功能,对企业的长治久安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为积蓄以人为本的浓郁安全文化底蕴,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支点”放在意识的增强上。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多层次、多渠道、极具针对性的培训考试,标语漫画,企业网站开辟专栏等各种载体,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其主动参与安全文化活动;在每个基层班组、每个施工现场,精心制作一些人性化安全警句宣传牌,用亲情共同构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组织员工围绕安全生产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举办征文、摄影、漫画展,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辨识、防控能力;高度关注做好全社会安全用电工作,采取发放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单、电力设施保护画册、安全用电知识购物袋、安全用电教育进校园、送用电安全电影下乡等方式,营造全社会安全用电、和谐用电的浓厚氛围,用安全文化软实力推动安全发展的硬实力。
二、培育企业发展需要的素质文化
人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在于全员安全素质的提高。
要把员工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到现场培训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避免员工在课堂上出现“填鸭式”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开展生产一线在岗人员的现场培训,有效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局域网资源和计算机普及的便利条件,创办网上“培训学习园地”,分岗位、分专业制作网络学习课件和安全教育知识试题,尝试开展网络在线“安全规程”知识考试,为广大职工搭建先进、快捷、系统的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全员的安全综合素质,着力营造 “学安全、懂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氛围,把安全生产管理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制度文化
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运行机制,可以调动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安全堤坝坚不可摧。
实际工作中,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焦点放在与制度执行的深度融合上,用制度约束行为,用标准规范行为,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不妨来个“暗箱操作”,实施“游击战术”, 检查的时间和内容不要事先打电话通知基层单位;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要敢于打破“一团和气”,哪个职工在安全方面出了问题,不仅本人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和深刻的教育,还要逐级向上追究责任;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每一个部位和每一个环节,由谁干、怎么干、谁负责、谁监督,都应当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做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程序、处处有监控,从而形成奖罚分明、责权明晰的管理机制,增强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安全生产氛围。
实践证明,只有让细致入微的安全文化与员工心神交融,安全理念才能深深地根植在员工的脑海中,安全意识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防范能力,从而掐断安全事故发生的“总电源”,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