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刘 佳
见习记者 赵银岷
民生之大,无所不包;民生之小,鸡毛蒜皮。近日,焦作网将在首页开通《焦作关注》栏目,将围绕基层百姓关注的各方面问题,真实反映,客观报道,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焦作关注》栏目旨在畅通民情民意,构筑方便群众监督与参政的网络平台,实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有效结合,为我市发展集民智、汇民意,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同时,《焦作关注》栏目也为政府部门建立了倾听民生的便捷渠道,架起了群众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的桥梁。
焦作论坛现有焦作时政、焦作报业、焦作生活、摄影贴图、骑乐无穷、休闲社区、情感阵营、社区管理八个板块。在焦作时政板块中新增《焦作关注》,可使网友在该栏目中发帖提问、回帖或发表评论。同时,在焦作网首页面会体现出《焦作关注》的每日动向。
如果您有关于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投诉以及意见、建议;就医、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有关行业、有关部门和其工作人员办事态度、工作作风和其他问题的反映;影响我市发展环境和社会和谐的其他问题,都可以向《焦作关注》栏目反映,我们会为您向有关部门及时打探。但是您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必须观点明确,事实清楚,用语文明,态度端正,不得采用人身攻击、诬陷及歪曲事实的方法,以确保网络环境的文明和谐。
我们将致力于营造开放、平等、思考的网络交流氛围,为实现这一宗旨,我们将选取每日重要的关注置顶,希望启发、思考、直播民意,欢迎喜欢观察社会的网友跟帖评说,您的意见有可能发表在本报《焦作网谈》栏目。
《焦作关注》是一个全新的栏目形式,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平台,希望通过报纸和网络的深度融合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切实为焦作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焦作日报每周一六版的《焦作网谈》与本栏目进行报网互动,及时筛选出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解答、回复及公布办结情况,进行动态报道。
亲爱的网友们,您还在等什么呢?赶快加入到《焦作关注》栏目中吧,您还可以就各领域的公共性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讨论评说;也可以就身边的生活提出话题,分享您的所见所闻、领悟和感受;还可以就我市的发展议题发表观点,建言献策,说不定您的智慧会为我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焦作网谈》将予以发表。
直接参与方式:登录焦作网(http://www.jzrb.com/)首页,点击进入《焦作关注》栏目。
焦作网首页《焦作关注》网页截图
网友杂谈
〉〉〉
网友【海派ZM】: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支持并积极参与。锋芒意见直抒胸臆,山阳热土众议民生。办网络媒体就该有重点、有力度,如果只刊登些大家不关注的事情,还不如不办。
网友【好友派】:几年来的网络宣传证明,越是和群众利益关联度高的报道,越是群众眼里的热点,越能牵动群众的心,新闻信息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点击率、浏览量才能上升,媒体的辐射面、影响力才能越来越广,舆论引导能力才能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不断拓宽新闻信息的报道视野,从人民群众“最盼”上着力、“最急”上着手、“最忧”上着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传播民情、民意、民声,对这样的栏目,顶。
网友【重新开始】:如何使焦作网的新闻信息更趋向采用民生视角、贴近百姓生活、体现民生内容呢?如何使新闻信息让普通上网群众喜看爱看、产生共鸣、被吸引、被感染?如何发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对人们的行为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影响?答案只有一个:走民生之路,逐步使网络从时政信息的“把关人”,转变为新闻资源的“协调人”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人”。只有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以平民视角和态度记录群众的生活实态,感同身受地体会群众疾苦,设身处地地理解群众呼声,关注群众的人情冷暖,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汲取好新闻的养分,才能把有限的精力和无限的民力结合起来,让网络新闻宣传孕育出非凡的生命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网友【我很快乐】:《焦作关注》栏目的开办,为我市广大市民提供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舆论监督的平台,希望广大网友多多参与,以自己和身边人的喜怒哀乐,督促有关部门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呼”,从而使他们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服务百姓生活。
网友【香香】:《焦作关注》是将本土热点问题拿到网络上来共同讨论,实则是一种“办为老百姓说话”之媒体的良好典范。百姓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困难或烦心事通过网络来表达,网络则牵线搭桥为市民呼吁相关部门解决困难,既让市民了解了政策,又让相关部门了解了民情民意。
网友【驱逐处境】:本人对该栏目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本土热点问题的收集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不同群体想要通过媒体帮忙解决的困难。二是尽快定位栏目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多种形式通过该栏目牵线搭桥,为我市发展多作贡献。三是要加强节目互动性,比如设立热线电话等,加强市民与网络媒体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