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公园喜迎宾朋,一条条道路向前延伸,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们惊喜地发现,武陟县城变大了,变美了,变靓了。
从新落成的武陟客运总站出发,沿着修葺一新的龙源路,向东笔直前行,冬日暖阳下的县城落落大方,途经正在建设中的覃怀公园,武德广场巨大的雕塑“放飞梦想”便映入眼帘,展示着厚德、包容的武陟人正朝自己的梦想奋力前行。
2012年,我县城市建设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突破——6个公园、20多条道路相继开工建设,武德广场、迎宾苑、龙兴苑3个公园同时开园,全县新增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达54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5平方米。
如今,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你就会被她那优美、静谧的现代化城市气息所陶醉:宽阔笔直的道路车流如潮,井然有序;彩砖铺面的人行道两旁绿草茵茵,花木扶疏;开阔平坦的武德广场,绿意袭人的街头公园,精巧别致的雕塑,令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额度彰显气度
获轵线大修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东延工程总投资3300万元;龙源路拓宽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1亿元,詹泗路城区段拓宽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000万元;仰韶文化公园总投资约1.5亿元,覃怀公园总投资约1.6亿元,武德广场总投资2000万元……
在2012年的城市建设中,仅“1357”工程总投资就达19亿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我县既没有资源,又没有大型国企作为支撑,人们不禁要问:县委、县政府是怎样把“做靓城市”的战略提出来,又是如何按照中等城市的目标来建设县城的。
“做靓城市”的战略提出,并非凭空而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县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内焦作对接郑州的唯一重要节点,无论在城市融合发展,还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上,都占尽天时,享尽地利。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全县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突破口,提出了做靓城市的发展目标。
县委、县政府按照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多方面招商引资,连续不断地打响了城市建设的攻坚战。
“建设武德广场和迎宾苑、龙兴苑等5个公园,启动体育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完成二干排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绕城环线,建成产业集聚区“两纵一横”、木栾新区“两横一纵”2个路网工程,完成龙源路城区段、詹泗路城区段、文化路东段3条道路的拓宽改造,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在2012年我县倾力打造的“四个十大”工程中,一半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
然而,城市建设最缺的是资金。怎样解决?我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项目工作组主谈、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通过资本运作、土地出让、招商引资和公共资源市场化开发等方式,运作了15亿元参与城市建设和经营,形成了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良性循环,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难度展示力度
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
拆迁的面积有多大,涉及的户数有多少,工作难度就有多大。
仰韶文化公园征迁面积5.6万平方米,覃怀公园征迁面积近4万平方米,迎宾苑征迁面积6000余平方米,武德广场征迁面积5400平方米……(下转11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