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见到这张画布,是在某知名企业家办公室高大的红木书橱里,随手抽出的一本有关商业模式的书上。
商业模式一词,这两年异常火爆。可真等我去网络搜索,其火爆程度还是令我惊讶——竟有约4310万个相关结果。按照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
百度一下,凑个定义是容易的,但很多定义说了等于没说。而我们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又该如何梳理繁杂的关系?该书作者通过一张画布,解读商业模式的基本框架,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用最简洁的方式解读商业竞争的各个面向。
说到这儿,你也许已经明白,这张画布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系统分析工具。它从四个不同视角,把九个构造模块,交织成一幅清晰图像,并以此告诉我们,各个构造要素之间,如何互相影响、如何交互作用。(见右下图)
商业模式受此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商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甚至有专家提出,21世纪企业最高形态的竞争,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嘿,当然也可以说得不那么玄乎。其实,商业模式的概念,最初由泰莫斯于1940年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才得以广泛传播。
众所周知,市场环境的变化,体现在机会涌现、成本上升、技术变革等市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赋予了个人电脑新的含义,电子商务风起云涌。商业模式忽然以一种“革命”的姿态出现,谁又能否认,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拜云、大数据这些热门玩意所赐。
站在历史的角度,这个说法倒是很有道理。面对外部环境一日千里的变化,企业唯有持续创新,别无他途。而细究之下,我们竟然发现,在所有的创新之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也就是说,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可能和赢利的基础。
不信你看,几乎所有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秉持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步步走过来的。比如,沃尔玛其实是开杂货店的,可口可乐是卖汽水的,微软是卖软件的,国美是开电器店的,小肥羊是开火锅店的……这些普通的行业的成功,说明了一个近乎浅显的道理:无论高科技、低科技,都能成功,关键是你要找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把商业模式的赢利能力快速发挥到极致。
商业模式,惟新不破。但提起商业模式创新,也切不可走入频繁制定新的企业战略、取代产品创新等误区。毕竟,商业模式创新不是一个让企业隔夜就可巨富的魔方,并非不需要再做研发,就可以轻松地用所谓聪明简捷的方式,一本万利。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柯达胶卷的那个小黄盒子。其消失固然是数字化带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代价,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柯达面对市场变化时的麻木与迟钝。就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正向样本——尼罗河是一家以汽车坐垫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制造加工企业,其依托“三足起”,实现“一鼎立”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在郑州、上海成立设计研发中心,在全国各地构建营销网络,在严控原材料和产成品质量的前提下把产品加工分配给20多家卫星工厂,走出了一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
无疑,商业模式正身处一个美好的年代。假如,我们向着更深的地方,再想一想,这张画布的秘密,还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规划企业发展;继而深入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不同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自身商业模式被复制前,重新审视变化了的竞争环境再次创新,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张画布的意义,正在这里。往往有些事情在发轫的那一刻,结局已定,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能否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事实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