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之
书名: 《商业凶猛创业有毒》
作者:沈威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别:2013年1月第一版
“从某种意义上,马云和小二们一样,都是那个突然被蜘蛛咬了一口的平常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蜘蛛侠。可是,更大的能力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在众多有关中国互联网现状以及想象的文本之中,宣言、争论、嚎叫乃至赌咒发誓屡见不鲜。这个时候看到沈威风的新作《商业凶猛,创业有毒:中国互联网的人间喜剧》中的不少段落,反而产生一种观赏古典悲剧时候的净化感受。
许多传奇色彩浓郁得接近娱乐化的商业文本,都在有意无意地掩盖一个事实——创业是既充满风险而且相当烦难的劳作,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几乎所有的成功故事都略去了大量令人倍感乏味和挫败的细节,加入了大量戏剧化调料。商业和创业的名人名言和奇闻轶事从某种程度上看,或多或少能够激励人的斗志,给人以信心,但是如若真正进入商业社会实践,仅凭励志格言和管理口诀,前途极为凶险。
毫无疑问,商业史基本上是赢家,以及赢家的帮忙和帮闲撰写的历史。输家缺乏讲述历史的激情,讲了也无人理睬,尽管输家和赢家的数量差距大得不成比例。在互联网行业,更加是“赢家通吃”。实际上,更为尴尬的是,“赢”也只是最后的结果时段而言,之前的种种庸俗绝大部分人未能幸免。创业家到赢家的过程之中,充满了累活、脏活。当然,偶尔也会有极端的幸运儿,但这样的幸运既不可持续也不可复制,无需赘言。“商业凶猛,创业有毒”无疑是刻下中国互联网现状的一个。
当然,看到种种艰险,并不意味着我辈就一事无成。本书也并非宣扬商业悲观主义。如同吴伯凡总结——一个卓有成效的创业者和经理人的特点,是他在心态上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他从不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难题,把挑战、不确定性视为常态,以“未来不迎,临事不杂,事过不恋”的心态(曾国藩语)应对种种“凶猛”和“毒”,在各种“实事”中保持“平常心”,并且始终在“实事”中“求是”。
在中国,无论你的公司是在CBD还是在燕郊,一个再小的老板,他的工作包括而不限于以下种种:要时刻注意下属有意无意的懈怠,要摆平各种无厘头的政府关系和慈善摊派,要跟股东解释一万次大势不好请他们多给一点时间和耐性,更要提防来自合作伙伴无厘头的误解与误伤……忘记是哪位有识之士曾经说过,CEO是世界上最肮脏的工作,每天都在和魔鬼打交道。
1%的灵感有时候比99%的汗水更重要。尽管很残酷,但是不能否认,它是现实。一切惨烈、光荣与梦想,都像暮色里的草一样,伴着时光,无声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