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务实发展 持续转型升级
贯彻两会精神 实现四个率先
河南两会焦作之声
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图片新闻
我市专项治理车辆超限超载
强化冬季市场监管
从民间“唢呐王”到非遗传承人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温县确定入党发展对象
先过群众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民间“唢呐王”到非遗传承人
—— 记马村区东韩王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元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王学典

  中等偏下的身材、紫铜微黑的皮肤、平和脱俗的气质……他就是马村区安阳城街道东韩王村人刘元明,以往的民间“唢呐王”,如今的音乐家、焦作东韩王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首唢呐经典名曲《百鸟朝凤》震撼了记者及一同前往的朋友。“我这唢呐既有山东唢呐的粗犷浑厚、安徽唢呐的婉约细腻,又有怀庆府唢呐的高亢激越。”刘元明自豪地对记者说。刘元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唢呐世家传人,祖父吹山东唢呐,父亲吹安徽唢呐,且二人均是唢呐名人。

  1975年,刘家唢呐面临失传,二十出头的刘元明在父亲的要求下极不情愿地学习起了唢呐,挑起了唢呐传承人的重担。刘元明尽管不情愿,但学习起来丝毫不马虎,无论寒冬酷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习。尤其是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一双手满是冻疮,但他仍坚持练习。学习唢呐三年,刘元明便小有名气,被单位抽到宣传部门工作。刘元明将山东唢呐、安徽唢呐及焦作当地的唢呐融合在一起,但他觉得在单位已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便辞职四处拜师学艺。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刘元明得到河南民族乐团、国家一级唢呐演奏员郝玉岐的指导,技艺日趋精湛。2002年,他参加在安徽举办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讨会,被吸纳为会员。

  如何让更多的人学习唢呐,当一名称职的传承人?2002年,刘元明在乡亲们的期盼中开办了唢呐艺术学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普及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对于刘元明来说困难重重。“要是一对一教,我绝对没问题,但给几十个学生上课,当时心里还真没底!”刘元明对记者说。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自学了乐理知识,然后再教给学生。就这样,他惴惴不安地过了6年。2008年,当第一批学生陈光福被武汉音乐学院唢呐专业录取后,刘元明底气足了:原来我并不比别人差啊!

  刘元明不但不比别人差,他教出来的学生还屡屡获奖。从2005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以来,他的学生王军晓获得由中国音协、中国视协电视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全国十佳”奖,庞军华获得由文化部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亚洲(艺术)魅力展示大赛系列活动少年器乐十佳铜奖。2006年,刘元明在“全国校园艺术节”活动中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刘元明的唢呐艺术培训中心在“青春中国、全国校园艺术节”河南赛区选拔赛中被授予“优秀教学单位”荣誉称号。我市唢呐艺术由国务院首批纳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刘元明演奏的唢呐因具有鲁地粗犷浑厚、皖地婉约细腻、怀庆府高亢激越的特点,于2010年6月被我市纳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