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雷锋精神是哺育我们成长的道德力量,美德少年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在中央和省文明办的统一部署下,在全市广泛开展“践行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在广大未成年人中营造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大批“助人为乐、奉献爱心,见义勇为、服务社会,诚实守信、遵守承诺,孝老爱亲、心存感恩”的美德少年,展示了我市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尚道德风范。
今年,全社会共评选出河南省“美德少年”3名,焦作市“美德少年”30名。今天,我们将这些美德少年的先进事迹通过本报向全社会刊登展示。希望全市未成年人以“雷锋精神”为指引,以身边的“美德少年”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诚实守信,文明有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争做有道德的“美德少年”。愿文明之花开遍山阳大地!
李 鸣
许梦娇
裴嘉伟
王明耀
陈旭彤
秦叶妍
赵伟龙
郑荔元
买晴雨
张婉玉
侯朕殿
刘 祥
毋牵云
闫浜钊
顾梦杰
党怡彬
乔星凯
王子琪
李科颖
吕南丁
杜冰燕
崔 梦
樊新甜
刘新科
秦基伟
薛万里
聂志勇
冯家辉
王笑天
史艳晓
焦佳琪
辛 昕
朱梦雨
李 鸣
女,13岁,孟州市南庄中心学校七六班学生。
她用一颗金子般的心照顾残疾同学王志新求学,一坚持就是5年。
王志新是李鸣的同学,从小患脆骨症,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仍然只能拄着双拐走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一度弃学。这时,李鸣走进了她的生活,像大姐姐一样每天陪在王志新身边,鼓励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五年来,李鸣接王志新上、下学,上厕所搀着,课余时间陪她聊天,带她参加课外活动。五年来,李鸣一直坚守在小伙伴身边,成了王志新的“小拐杖”。
在李鸣的感召下,很多同学自觉行动起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一起帮助王志新,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李鸣说:“我要陪着志新,和她一起学习,一起上高中,上大学!”
2012年李鸣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许梦娇
女,12岁,焦作市龙翔学校六二班学生。
许梦娇是个苦命的孩子。在她刚刚1岁时,爸爸患胰腺癌病故,上三年级时,爷爷也因病离开人世,奶奶因高血压后遗症导致身体偏瘫,行动不便。家里的不幸遭遇使小梦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她学着帮奶奶、妈妈做家务。二年级时,她就学会了洗碗、做饭、喂鸡、拔草、锄地、洗衣服等家务劳动。
屋漏偏逢连阴雨。2010年9月,小梦娇的妈妈不幸从3米多高的房子上摔下,腰部和腿部粉碎性骨折致残。生活无奈的妈妈又组建了新的家庭。此时,小梦娇选择了留在奶奶身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庭。此外,她还利用节假日去照看妈妈,捶捶腰,按按摩,缓解妈妈的病痛。许梦娇用纯真的亲情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美德少年”之歌。
2012年许梦娇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提名奖。
裴嘉伟
男,13岁,武陟县大虹桥一中八一班学生。
裴嘉伟和年迈多病的爷爷、瘫痪在床的爸爸相依为命,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他从8岁起每天都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给爸爸端水送饭,喂药擦身。每一次给爸爸擦洗身子时,他总是温好热水,跪在床边仔细地擦洗,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此外,他还要帮助腿脚不灵便的爷爷干家务,减轻爷爷的劳动负担。
虽然家庭困难,可小嘉伟学习从不落后,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下认认真真完成作业。她还经常协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帮助同学克服困难。他的感人事迹先后被《河南日报》《东方今报》《焦作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先后荣获武陟县“莘莘学子,身边榜样”优秀少年、武陟县首届董永故里“孝亲敬老”道德模范等称号。
2012年裴嘉伟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提名奖。
王明耀
男,12岁,焦作市解放区新庄小学六年级学生。
王明耀正直善良、尊老爱幼,在学习了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的先进事迹后,他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照顾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的衣食住行。他还热心帮助同学贾亮的学习生活,使少言寡语的小伙伴又活泼开朗了起来。
陈旭彤
男,14岁,焦作市二十中九三班学生。
在家里,陈旭彤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在学校,陈旭彤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努力;在社会, 陈旭彤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城市环境,勇于争当环保小卫士。多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灾区捐资,慰问孤寡老人,还与山区贫困小朋友建立起了“手拉手”好伙伴关系,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秦叶妍
女,11岁,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一小学五五班学生。
秦叶妍是大家公认的“小雷锋”。她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同学遇到困难时她总能热情相助;学校值日时,她总是拣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干;公交车上,她主动为老人让座;在校园里,她一直注意关掉教室和走廊电灯,还用灵巧的双手修理教室里损坏的公物。她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先锋”和“三好学生”。
赵伟龙
男,11岁,山阳区光亚学校六二班学生。
幼年时母亲去世,赵伟龙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他自立自强,8岁时就学会煮面条,如今,洗衣、做饭样样在行。在学校,他勤奋努力,成绩优秀,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他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他多次被评为“文明礼仪小标兵”、“ 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郑荔元
女,10岁,山阳区焦东路小学五四班学生。
郑荔元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她多次发起向有困难同学捐款的爱心活动,还经常与父母一起利用节假日去社区、福利院、救助站做志愿者。她作为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买晴雨
女,15岁,中站区许衡中学初三四班学生。
买晴雨出生在农民家庭,善良淳朴、乐于奉献。在家里,她体贴父母,洗菜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样样都很在行。在学校,她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作为班长,她热爱集体、任劳任怨,促进班级成为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队员”、“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张婉玉
女,15岁,焦作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三五八班学生。
张婉玉在家里是乖巧的好孩子,不但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且主动照顾有病在身的奶奶。在学校,她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作为班长,她关心集体,关爱同学,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朋友。她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校团委老师一起组织同学上街擦洗栏杆,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
侯朕殿
男,12岁,马村区九里山小学六二班学生。
侯朕殿家境贫困,父亲因煤矿事故失去了双腿,家庭依靠着母亲打零工、摆地摊维持着生活。他不但帮助妈妈照顾父亲,还在做家务中懂得了生活。暑假期间,他在路边捡到一个装有2600元现金和各类证件的钱包。那一刻,他拾金不昧,在烈日下苦等三个小时,使钱包物归原主。
刘 祥
男,14岁,焦作市第三十中学八年级一零四班学生。
刘祥学习勤奋,心系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曾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他的邻居夏伯伯以打扫社区路面为生,是社区的低保户。他每天清晨帮助夏伯伯打扫卫生,风雨无阻。在汶川、玉树等地区遭受严重地震灾害时,他还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
毋牵云
女,15岁,新区苏家作初级中学九一班学生。
毋牵云出生在农村家庭,8岁时奶奶重病致使家中欠下数万元的债务,父母因此长年外出打工还债。一直以来,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料理家务,照顾有病在身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日常生活。尽管苦难的生活给了她许多磨难,但是她依然开朗、自信、阳光,不但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全乡第一,而且还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
闫浜钊
男,15岁,焦作新区文昌初中九年级三班学生。
作为班长, 闫浜钊身先垂范,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助贫济困,是同学的好伙伴。在家里,他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样样都行。在汶川、玉树地震时,他还积极为灾区奉献爱心,先后捐出了平日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一百多元。
顾梦杰
女,14岁,焦作市第二十三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
顾梦杰乐观向上,心里永远装着身边的人。多年来,父母为生活长年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弟弟年幼,家务全部落在了她幼稚的肩膀上。每天,她早上五点起床,为全家人准备早饭;晚上,她做完家务才能开始写作业。作为班干部,她勤奋刻苦,成绩优秀,乐于助人,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党怡彬
女,14岁,孟州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五班学生。
党怡彬品学兼优,曾荣获焦作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学校,她成绩优秀,兴趣广泛,爱好写作和绘画,其作品多次获奖。她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无论谁有困难,她总能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在家里,她孝敬父母,乖巧可爱,把对感恩之心悄悄地表达在日常生活中。
乔星凯
男,14岁,孟州市河雍中心学校八一班学生。
2011年10月3日晚,乔星凯在孟州市韩愈大街与合欢路交叉口看见一位陌生中年妇女突然抱起路边一个小女孩横穿马路,吓得孩子哇哇大哭。这时,他一边高喊:“那不是你的孩子,不能抱走。”一边奋力直追,中年妇女丢下孩子逃之夭夭。那时,受惊的孩子在马路上的车流中大哭,情况十分危急。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冲到马路中间把孩子抱到了安全的地方,并把孩子送到了父母的身边。
王子琪
男,14岁,孟州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五班学生。
王子琪,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标准,磨砺品行,知礼诚信,曾将捡到的手机主动归还失主。他是班里的热心人,同学有困难时,他总是热心相助。多年来,他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班级工作热心人”、“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
李科颖
女,12岁,沁阳市王曲乡王占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李科颖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就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邻居都夸她是个“小大人”。在学校,她以集体荣誉为重,任劳任怨,帮扶同学,热心从事班级事务。汶川大地震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她先后荣获“沁阳市三好学生”、“焦作市三好学生”等称号。
吕南丁
男,9岁,沁阳市实验小学三六班学生。
吕南丁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诚实守信。2012年8月18日,他在沁阳某饭店附近捡到一个装有570元现金、身份证和两张银行卡的钱包。那时,他毫不犹豫地将钱包送交到派出所,并通过派出所找到了失主。他曾先后被评为沁阳市实验小学“五星少年”、沁阳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杜冰燕
女,15岁,沁阳市第十五中学九一班学生。
杜冰燕自律自强,品学兼优。在学校,她是大家的“领头雁”。生活中,她积极响应“爱心基金”捐助活动,是充满爱心的小天使。杜冰燕的邻居是一位疾病缠身的孤寡老奶奶,多年来,她义务照顾七旬孤寡老奶奶,无怨无悔。
崔 梦
女,14岁,温县武德镇中学八五班学生。
她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尊老爱幼,帮助父母做家务、做农活;她生活简朴,富有爱心,常常帮助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一直以来,她踊跃带头为身患重病的同学捐资,用自己的热情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樊新甜
女,14岁,温县第三实验中学九二班学生。
樊新甜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品学兼优。在家里,她帮助母亲做家务,辅导年幼的弟弟、妹妹学习功课。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好帮手,尽职尽责,上传下达,团结帮扶同学。在社会,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踊跃打扫公共卫生,清除小广告,义务植树,到敬老院照顾老人,使自身素质在奉献中得到提升。
刘新科
男,12岁,温县番田镇杨磊初级中学七一班学生。
刘新科,品学兼优,先后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就经常帮助一位孤寡老人。2011年暑假,他亲自陪护因工致伤的老人两周时间;寒假里他还与家人一起到县人民医院为老人做青光眼手术,照顾老人直到康复出院。
秦基伟
男,15岁,修武县郇封镇一中八五班学生。
秦基伟的同学薛万林从小患有脑瘫,生活自理艰难。于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秦基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帮助薛万林。瘦小的他每天都搀扶着比自己高大的薛万林去上学;放学路上,两人同样牵手相伴一起回家,如今,他已经是薛万林如影随形的“小拐杖”了。
薛万里
男,14岁,修武县郇封镇一中八五班学生。
他的同学薛万林从小患有脑瘫,生活勉强自理,于是,他和同学秦基伟一起帮助薛万林。每天,他和秦基伟两人一起帮扶薛万林踏上艰难的上学路,放学又一起帮薛万林回家。如今,照顾薛万林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聂志勇
男,11岁,修武县周庄乡张弓铺完小五年级学生。
聂志勇勤奋好学、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连续两年被评为焦作市“三好学生”。他的同学常嘉杰因患脑瘤不能上学,于是,放学后他给常嘉杰补课;后来,常嘉杰病情恶化,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他就坐在床前讲给他听。在常嘉杰最后的人生路上,因为有了聂志勇的爱心陪伴,常嘉杰没有因远离学校、远离同学而孤寂。
冯家辉
男,13岁,武陟县兴华中学学生。
冯家辉作为留守儿童,乐观自强,积极向上。因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年幼的冯家辉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腿脚不灵便,他每天忙里忙外帮奶奶洗菜、做饭、洗碗、扫地;当小伙伴找他玩时,他却笑着对伙伴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爷爷身体不好,他在课余时间常常帮爷爷干农活。他用美德和孝心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村里人都说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王笑天
男,13岁,武陟县龙源一中九一班学生。
6年前,王笑天母亲突然患上了绝症,父亲为了工作起早贪黑无暇顾及家务。于是,很多家务就落到了他幼稚的肩上。每天早上,他要帮妈妈倒便盆,为妈妈洗脸、喂饭;晚上,还要给妈妈温水、洗脚。如今,小小年纪的他俨然成了一个“小当家”。
史艳晓
女,13岁,武陟中学八年级六班学生。
史艳晓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传递爱心。学习中,她总是伸出援助的小手帮助困难同学;生活中,她非常简朴,但每次为贫困学生和灾区儿童捐资时,她都慷慨解囊。2011年冬天,她在自家楼下捡到了一个装有现金和手机的钱包,冒着严寒在原地等待了三个多小时使钱包物归原主。
焦佳琪
女,17岁,博爱一中高三一班学生。
焦佳琪自信开朗、品学兼优。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在学校,她踏实勤奋,心系集体;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曾先后获得学校“感恩演讲比赛一等奖”、“第四届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学习标兵”、“模范班干部”、“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辛 昕
女,13岁,博爱县群英中学八七班学生。
辛昕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深得全家人和周围邻居的喜爱。作为班长,她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和好伙伴,曾先后荣获焦作市“十佳少先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朱梦雨
女,15岁,博爱县柏山中学九年级七班学生。
朱梦雨母亲早亡,家境贫寒,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使她丧失生活的勇气。在苦难的生活中,她学会了做各种家务劳动。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是同学们信赖的好班长,先后被评为校“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博爱县“知荣知耻好少年”和焦作市“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