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翻开博爱水利建设史,用“水利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工程效益最好”来形容该县水利建设之巨变,实不为过。
隆冬时节,记者走城乡、看水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两年是博爱县水利建设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不失为全省水利战线的一面旗帜。请看下列这组数字。
——水利项目多、个头大。去年,该县争取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山区水保、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9个,争取资金高达3.2亿元,为历年之最。其中,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
——水利投资规模大幅增长。该县继2011年完成水利投资1.3亿元之后,去年又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14亿元。
——民生水利硕果盈枝。继上年解决3.7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之后,去年又解决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小农水重点县年度项目建设工作在全省组织的绩效考评中,以93.5分的优异成绩荣获第一名,成为全省21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样板,也是去年焦作水利的最大亮点。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博爱县水利局局长杨海广颇为感慨地说:“博爱水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喜人的成绩,既得益于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好机遇,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奋勇争先、不辱使命的博爱水利人的超前谋划、抢抓机遇和苦干实干。”
抢抓机遇,建设秀美山川
博爱享有“太行山下小江南”、“蔬菜之乡”等美誉,不仅是全国有名的粮食高产区、中原蔬菜之乡,而且是河南最具活力的重要板块,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特别是近年来,该县社会经济长足发展。
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上升为省之战略的当下,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博爱人又擂响了前进的战鼓,提出了争创焦作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县的宏大目标。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博爱要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经济板块,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些年来,博爱水利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快水利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最迫切需要。
为建设秀美山川、生态博爱,该县把水利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紧紧抓住国家大兴水利的战略机遇期,开启了水利建设的新征程。
水利建设贵在规划先行,该县结合国家投资政策,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编制完成了以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和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实现了国家投资政策与县情民意的统一。
博爱是我国北方地区水系较为丰富的城市,除县城西部的丹河、南部的沁河、东部的大沙河及其支流以外,有8条自然河流穿越城区。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博爱县城发展和社会公众的水环境需求,博爱县水利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挥自身水系优势、打造水城靓城的战略目标,从实现人水和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聘请专家共同编制完成了《博爱县城区水系规划》。该规划集防洪排涝、水质保护、亲水景观、水生态于一体,以水资源高效配置、水生态修复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以“健康安全、水通水清、生态环保、人水和谐”为灵魂,规划范围东到松林大道,西至月山路,南至鸿昌路,北到新人民路,包括城区内幸福河、北横河等8条河流和人民公园、幸福河湿地公园。该规划实施后,将形成“一轴带动、两园一湿地、三纵五横引绿、山水融城”的整体城市河道水网结构,是一幅融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为一体的城市水系蓝图。
博爱县中小河流众多,河道萎缩、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的问题,直接关系全县农村地区行洪除涝安全,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人居环境。为切实搞好中小河流治理,该县专门成立了县长任组长,水利、财政等部门参加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县水利局牵头,编制完成了《博爱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规划》。该规划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齐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解决县乡河道功能衰退、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开展河道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河道综合整治。
该县还编制了《博爱县农田水利建设十年规划》和《博爱县寨豁乡项目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等。这些规划的编制完成,为该县争取国家级水利建设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建设秀美山川指明了方向。
项目带动,激活水利建设一池春水
项目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核动力。该县水利局坚持把项目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局主要领导每个月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跑项目,局班子成员每周要研究一次项目工作,分管领导和业务股室每周至少要向省市对口部门咨询一次项目信息。
“博爱的很多水利项目都是谋划出来的,靠双腿跑出来的。”这是记者在博爱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这两年,博爱水利人解放思想、超前运作、科学谋划、迈开双脚,争取来一个又一个“大个头”的水利项目。
2012年,该县水利局决策者从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水利部、省水利厅了解到国家将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的信息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引起高度重视。县里专门成立项目申报领导小组,并在组织多部门快速编制规划的同时,多次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经过不懈努力,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终于申报成功。工程完成后,全县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新增水面面积40平方公里,蓄水6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同时,将丹河、泉组河水系沟通,并与蒋沟河干支流贯通,利用丹河及泉组河水源,修复河道生态,再现博爱“竹林水乡”和“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景。
2011年下半年,县水利局领导在水利部、财政部打听到国家将重点实施一批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的消息后,一边抽调精兵强将与有关专家一起编制项目申请报告,一边三番五次地跑北京、下郑州,积极争取项目,还建立了“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局领导、一个科室、一个服务小组。为了尽快拿出项目申报方案、争取项目申报主动权,局领导亲率3名业务骨干奔赴新乡,与聘请的专家苦战7天,拿出了方案。该县县委书记葛探宇、县长李平启和杨海广一起,多次到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争取项目。经过多次努力,在其他县市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博爱县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就顺利申报成功。该项目总投资1.088亿元,分3年实施,每年市级以上投资3300万元。
博爱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张超对记者说:“一年多来,县水利局共争取水利建设项目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
记者在县水利局提供的一份“博爱县2011、2012年涉水项目情况说明”中看到,该县整合农开、发改、土地等部门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涉水项目还有很多。500亿公斤粮食田间工程,总投资76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964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粮食产业类项目,总投资1248万元;博爱县金城等4个乡镇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10621万元。据统计,该县两年共整合资金1.546亿元用于水利项目建设。
蓝图正在付诸实施
记者乘车在县城周边采访时看到,“一轴带动、两园一湿地、三纵五横引绿、山水融城”的整体城市河道水网已经初露端倪。
在城东、城南段幸福河参观时记者看到,这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该工程总投资1837万元,治理河道3.8公里,河道清淤、扩宽3800米,建挡水建筑物11座,建雨污分离管线8000米、步道照明2100米,河道两侧绿化3万平方米。该工程新增水面面积6万平方米,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极大地提高了城区的防洪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城区水环境,补充南部乡镇地下水面积达10万亩。
蒋沟河城区段治理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该工程总投资1689万元,治理河道5.032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1210万元,完成河道开挖4.8公里,衬砌河道4公里,完成土方15.36万立方米、砼2721立方米。该工程对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减轻城区防洪压力有着重要作用。
北横河治理工程全长1.54公里,总投资962.55万元,目前完成投资200万元。
博爱县发展大道明渠建设工程,是城市水系规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投资1108万元,工程建成后,可大幅度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改善城区的水环境,还可为月山镇、柏山镇周边耕地补充地下水源,对于改善城区生态环境、逐步再现“水清、水动、水活”的竹林水乡美景、打造生态宜居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幸福河湿地公园工程是在原河道基础上加宽,位于滨河路以西、发展大道以北、竹园路以南,规划面积为8.36公顷,突出反映“太行山下小江南”和“竹林水乡”两大景观特色,运用生态环保的技术手段,通过绿化、水系、园林小品创造出生动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园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围的城郊湿地公园。公园内部规划有湿地保护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憩区3个分区和8个景观节点。该工程计划投资1950万元,目前正在招投标,春节过后可动工建设。
压题照片 治理后的幸福河。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