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刊 上一版3
贺家道先生
作品欣赏
怀川故事
沁阳民俗拾趣
每周一字
凌云 (根雕)
白鹤松赞
我就是那枚落叶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家道先生
□贺全会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西向镇解住村,有一栋近百年历史的老楼,土木结构,低矮的门框,逼仄的木梯,站在二楼的地板上,甚至举手就能触摸到房顶的木椽子。2012年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里,贺家道就在一楼的偏室独自习练书法。

  贺家道,字静武,1939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晚清举人,曾为怀府八县案首,父亲因文章出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自幼勤奋好学,他完全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命运并没有特别眷顾他。特殊的年代,十几岁从学校毕业后,贺家道回乡务农,从此便几乎没有离开过沁阳。

  幸而他对艺术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荒废。农闲时贺家道跟父亲学习书法,他天资聪慧,几年下来,就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后又师从名师学习绘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生产大队当广播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自己喜爱的书法、绘画和摄影。那是个火红的岁月,贺家道爆发了他无限的创作激情。他的毛泽东像油画系列把领袖画得栩栩如生,并因此多次受到许多周边市县单位的邀请,赴外地画像;1974年,他创作的油画《丰收在望》在新乡地区各市、县巡回展出;摄影《查虫》获沁阳县文化馆举办的摄影大赛一等奖。期间,被解住学校聘请任教,作书法、美术教学辅导,受到了全体师生和村民的赞扬和好评,家道先生的名号从此被叫起。

  改革开放后,一度被打入冷宫的“百花齐放”又迎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春天,先生更是一展天赋和才华,全身心投入到工艺美术的学习和创作中。七十年代末,他对石刻产生了兴趣,不计成本赴郑州、洛阳等地拜师学艺,并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相关工具,一刀一錾,大胆尝试,无论碑记、楹联、额匾、题碑,无不镌工精细,一丝不苟。触类旁通,他又先后学习了木雕、根雕、篆刻、字画装裱等工艺技术。

  一个乡农布衣,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登高山,攀危崖,刨灌根,采奇石,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许多地方都留下过先生的足迹。

  沁阳国税局的硕石巨字,丹河峡谷的磨牙石,亚星豪宅的花园假山,先生握锤持錾,精心创作,为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85年,他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古装电影道具十余件。先生亲自设计,耗时二年,为解住二仙庙、邘邰二仙庙精心打造的二仙春巡銮驾以及为路村打造的大花轿,堪称仿古工艺之精品。

  “作品如人品,修身先修德”,这是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先生呕心沥血大半生,却依旧住在祖上留下的老宅里,过着最为朴实的生活,将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到了爱之如命的工艺事业上。先生虽不善交际,人前极少发言,但对于众多慕名前来的拜访和学艺者,却知无不言,倾囊相授。

  先生是河南省老年书协会员、焦作市老年书协会员,沁阳市书协会员,沁阳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员。1995年,他的书法作品被载入《中国老年书法大辞典》。2009年,他的木雕、石刻技艺被沁阳市人民政府列为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先生年事已高,仍坚持练字不止,用他的话说,“学无止境,干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