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2年,科学发展的雄浑乐章响彻修武大地: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双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集中集约发展的格局初具规模,开启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篇章。
2012年,该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抓平台、抓服务、抓创新,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6亿元,增长19.1%;实现利税10亿元,增长29%。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家,增长31%;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60%。
纺织、铝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47亿元,增长40.1%;实现销售收入87.1亿元,增长51.3%;实现利税5.7亿元,增长30.9%;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6.4%,提高了13.5个百分点。
产业集聚发展加快
【点睛】 2012年,该县产业集聚区新开工项目23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增投产企业20家,新增产值30亿元。“三上”企业总数达40家,实现产值102亿元、税收6000万元。
【路径】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该县紧紧抓住省政府关于“增、调、降、退”的政策机遇,将产业集聚区的规划面积调整到13.48平方公里,分设为南片区和西片区。目前,该规划调整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该县投资5亿元,实施了浉河路、栗园大道等9条道路及现代生活服务中心、供排水等工程,完成了18万平方米园区道路绿化,架设改造了35千伏华芳专线、10千伏浉河路电力线路等电网,启动了第二污水处理厂、商务中心等建设工程。
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该县通过规划引导、强化统筹、政策支持等措施,大力推进工业项目、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聚集。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华芳纺织为代表的产业规模达60万锭的纺织业,以机械产业园为中心的产值达40亿元的机械制造业,以大用公司为龙头的产值达30亿元的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服务企业更加全面
【点睛】 该县纪委、监察局为重点项目派驻了纪检监察特派员;15家涉企职能部门驻扎产业集聚区联审联批有关手续;9家职能部门进驻产业集聚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以良好的环境确保企业安心、顺心。
【路径】 该县始终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了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推行了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目前,该县已先后协调解决了修武华芳棉花进口配额等23个问题;为华芳纺织、银凯铝业等5家企业申报了优惠电价,现已获批4家,全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500余万元。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点睛】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0万元,超市定目标7倍。
【路径】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该县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对接,先后帮助振林磁业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的低内禀钐钴永磁材料项目、博洋科技与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的年产1000吨超分散剂中试项目、银城科技与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的氰化亚金钾开发项目。
扶持发展高新产业。该县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和申报力度,积极帮助焦龙液压、奇力新电子等5家企业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该县先后组织龙昌机械、环宇石化等20余家企业参加了变革创新人才升级、品牌营销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累计培训200余人次。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