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1月22日,省政府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考核督导组来我市检查工作。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去年,我市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553起,涉案金额390.43万元,捣毁制造、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犯罪窝点13处,公安机关立案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名。
去年,我市开展了“双打”、节日市场治理、“傍名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虚假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29个有关责任单位对消费者举报投诉集中、侵权假冒问题突出的卷烟、药品、畜产品等市场加强监督检查,其中办理卷烟市场违法案件470件,涉案金额81.09万元;药品市场违法案件453件,涉案金额10.15万元;畜产品市场违法案件149件,涉案金额85.8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件,涉案金额47.72万元。
针对制售假冒商品严重的农村市场,我市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对涉及食品、药品、农资等行业的生产、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藏销赃的“黑市场”以及其他各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予以打击。整治期间,我市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5000家次,其中药品经营企业532家次、医疗机构982家次、农村各类粮油饲料等经营主体4000多家次,取缔无照经营3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