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 任永立
“新年快到了,村委会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给每家发了一张惠民卡。”1月22日,在武陟县龙源镇东仲许村村委会大院,村民屈永贵高兴地给记者展示他手里的卡,“有了这张卡片,新的一年,俺一家5口人在村卫生室门诊看病,基本上就不用再掏钱啦。”
屈永贵手里的这张卡,名称是惠民工程医疗卡。从1月2日起,东仲许村村委会以1998年该村居民户口簿上登记的户主为准,以各家现在居住人口为基础,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给每家发放了惠民工程医疗卡,作为村民在本村卫生室就医一年享受的费用。
“新农合制度建立以来,农民的就医负担确实减轻很多,但仍有部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村民希望有更健全的医疗保障。去年年底,根据群众的愿望,村委会经研究决定,从2013年开始,给每家办一张惠民工程医疗卡。卡里的费用可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还可持续结转。我村一共有3445口人,村委会为村民发放惠民工程医疗卡共投入资金34.45万元。”该村村委会主任李东兴说。
“每人100元门诊费够用吗?”记者问。
“到村卫生室一般看个感冒、咳嗽、拉肚子等常见病,诊断费、肌注费、输液费、注射针管费等费用都不用掏钱,而且药品还实行零差率销售,进啥价卖啥价,看一次病一般只花三五块钱,即便有的病需要输液,一次最多也就花20多元钱。这样算下来,每人一年100元门诊费够用了。”村民李世毅抢过话茬。
“作为对新农合制度的补充,村里还实施了大病救助机制,群众患重病住院治疗,除享受新农合补助外,如果费用超出2万元,超出部分按30%的比例再给予救助。”李东兴说,“有了新农合、大病救助机制、惠民工程医疗卡这三项医疗保障,大伙儿再也不用为看不起病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