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今日武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图片新闻
我县召开党政联席会议
我县城市规划展览馆
布展设计汇报会召开
做大旅游 打造品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大旅游 打造品牌
——我县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旅游篇

作者:本报记者 冯 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嘉应观黄河文化园旅游区核心区开工奠基,黄河文化休闲养生产业示范园区项目签约;妙乐寺塔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纳入全省十个大遗址保护项目,区内阳魁线改道工程建成通车;青龙宫“112”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消息,向世人展示了2012年我县围绕建设“魅力武陟”的战略定位,以“文化旅游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倾力“做大旅游”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7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8%。

  

  科学编制规划,整合旅游资源

  

  我县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底蕴丰富,发展起步较早,但由于种种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没有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将“做大旅游”列入全县做好“六项工作”的重点来推进;全县“八区”建设战略性规划中,旅游产业独占两元——嘉应观景区和妙乐寺塔景区。我县按照“规划、建设、宣传、运作、服务、体制”十二字方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黄河文化、治水文化为引领,以龙文化、民俗文化为基础,以佛教文化为补充,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开发与升级改造并举,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好的规划为前提,否则,不仅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益,最终也会毁了子孙的路。我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投资150万元聘请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规、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全县旅游形象策划及市场推广策划方案等。目前,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嘉应观景区修建性详规已完成。投资50万元聘请深圳麟德公司编制完成了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并通过评审。同时,协调文化、旅游、住建、档史、文联等部门,配合规划单位,深入挖掘我县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使规划更加符合我县的县情特点,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强化市场运作 ,加大开发力度

  

  项目是旅游发展的“加速器”。我县旅游景点小而分散,知名度不高,主要是缺乏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能留住游客的龙头项目。

  我县坚持以“做大旅游”为目标,以嘉应观、妙乐寺、青龙宫三个景区为重点,谋划编制旅游开发项目,广泛对外合作,多渠道引进建设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强力推进嘉应观黄河文化园旅游区、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青龙宫“龙”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黄河文化与佛教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我县旅游发展大格局。

  2012年11月2日开工建设的嘉应观黄河文化园旅游区项目,重点建设“一核两带”,即黄河文化观光核心旅游区和黄河湿地旅游带、黄河田园风光旅游带。一期投资8.9亿元,主要包括黄河风情大道、游客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祭坛广场、十里荷塘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红色教育及拓展训练基地等。其中,黄河风情大道路基已全面贯通;十里荷塘主题公园,已完成投资500万元,种植水景莲藕1000亩;嘉应观古建筑群争取专项维修资金900万元,正在进行维修。同时,成立嘉应观黄河安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

  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项目已完成妙乐寺塔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制申报工作,跻身全省十个大遗址保护项目。该区主要建设“一环、两轴、六区”,“一环”即展布于各个景群间的环状水体景观带;“两轴”即园区西侧的中轴对称轴线和园区东侧的拟对称轴线;“六区”即入口集散广场区、妙乐寺区、遗址公园区、隋唐风情街区、世界佛博览园区、生态文化扩展区等六个功能区。项目启动以来,已拆除核心保护区内违障建筑4000余平方米,并投资31万元在核心保护区安装了安全技防设施;投资458万元的阳魁线改道工程已建成通车;碑刻的保护性挖掘已全面启动,挖出碑刻13通,其中宋太平兴国石经幢一个。

  青龙宫“龙”文化旅游区,结合万花庄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确立了“一心、一轴、两区”的“112”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即青龙宫中心、青龙大道景观轴、明清古建商业区、民俗体验观光区,规划包括青龙文化广场、仿古街延伸、青龙文化公园、万花博览园等。采取村补、群众自筹、社会捐助、向上争取等方式,筹集资金460余万元,修建了青龙宫后大殿、街心龙柱,进行了青龙大道和万花路绿化、仿古街延伸和路灯的安装等,并成立武陟县青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市场化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强化宣传推介,提升服务水平

  

  发展文化旅游业宣传推介十分重要。为了拓展客源市场,不断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我县与中央、省内外的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牵头、旅游企业为主、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大力推介“黄河文化旅游”整体形象。

  一方面县旅游部门积极组织县内各大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推介活动,主动邀请旅游界和新闻媒体前来考察采访,不断扩大黄河文化旅游影响力与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省、市、县的区域旅游合作,联合开发精品线路、开展宣传促销,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投资59万元参与制作焦作旅游风光片,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滚动播放,面向全国展示嘉应观景区魅力;利用新浪微博、焦作市旅游政务网、焦作日报旅游周刊发布旅游动态信息,进一步宣传推介武陟旅游,使武陟旅游品牌声名远扬,吸引四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在抓好旅游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县坚持不懈地抓旅游软环境建设,通过规范行业管理和加强旅游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下发了《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和《加强旅行社用车安全的通知》,“十一”黄金周和十八大期间重点对全县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定点产品生产企业等进行安全排查,逐级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旅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有力地维护了全县旅游市场的平安、有序。

  转身回眸,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年来,我县扎实开展“文化旅游提升年”活动,旅游业正在上档升级,加速发展。

  放眼展望,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做大旅游”的梦想必将渐行渐近。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