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青小说 上一版3
遭遇浪漫“杀手”
历史的常识化
惯性
两个轮子和四个轮子
一支铅笔和两只鸡蛋
穿新衣
上月点评
从鸡架汤开始的人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的常识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读《容忍历史不完美》

  □林宏宇

  新年新阅读。2013年1月,马勇老师的新着——《容忍历史不完美》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面市。光看这书名,就觉得深合我脾胃——颇有保守主义的味道!

  待看了新书,才发现味道远不止此。它给我的感觉首先是,中国的近代史,终于要回归常识了!

  常识化,对中国的近代史来讲,是多么不容易达到的一个高度。因为,它被多重角度的妖魔化已久了。

  马勇老师的新作,是解读晚清改革的。我们先来看看,主流话语系统对晚清政府及其改革的妖魔化有几重:

  第一,革命话语系统对封建末世王朝的妖魔化。除了某朝某代末年,社会黑暗,吏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老套模式之外;晚清政府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末世王朝还多了一劫——它要应对西方文明的入侵,所以在老套模式之外,我们又多了一个新的老套模式,那就是顽固守旧,不思进取,落后挨打,且挨打了还不醒,继续迟缓和颟顸。

  第二,孙、黄革命党对满洲异族政权的妖魔化。革命党所追求的目标是民主宪政。但这个目标不管是对于祥林嫂、华老栓、阿Q、闰土、九斤老太这样的底层大众来讲,还是对于革命党想发动的各地会党及中下层小知识分子来讲,都未免有些高蹈,所以革命党除了渲染封建专制之恶之外,还渲染民族主义,对满洲异族王朝进行妖魔化。所谓的入关之初满洲人对汉人的杀戮,那是整个中国从古代到近代,改朝换代所不可避免的,根本用不着分什么种族不种族;所谓的满汉不平等,也被夸大化了,与其说满人有特权,还不如说皇亲国戚有特权,这是在中国的任何朝代也都避免不了的现象。事实上,满人入关将近三百年,满汉之间的一体化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它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没有任何质的区别!

  第三,康、梁立宪党对宫廷政治的妖魔化。中国的宫廷向来是血腥化的。子弑父,弟弑兄的,从来没有消停过。相形之下,倒是雍正的秘密立储制让清政府的权力交接从此相对平和多了。但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的关系,则被康、梁立宪党有意无意地渲染上了几分武则天的唐周色彩——太后是个为了权而不择手段的女人,光绪在太后面前,只能是后妈的孩子,从小受尽虐待,长大没有实权,就是挑个皇后,都没有自由选择权——中国那时候的普通百姓,又有哪家的孩子在婚恋方面可以有自由选择权呢?

  马勇老师的笔下,是没有这些妖魔化迷雾的。看他的书,你可以体会到浓浓的温情和敬意,不时地产生心明眼亮的阅读快感——或许这就是大家着史才能产生的力道吧?考虑到今天我们面对西方制度与文化还继续保持一种扭捏之态,那么晚清政府当时的迟缓与颟顸要不要给予一定的理解?太后与光绪的关系,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恶劣,更关键的是,太后不是黑暗与顽固的代表,光绪也不是光明与开放的代表,母子两个是有一定的维新共识的,否则维新根本无由启动,双方仅是在维新的节奏及人事布局上难免会有分歧而已。至于最后十年的宪政改革,更是中国封建制度史上由绝对君主专制向立宪君主制的一种跃进,在这种跃进面前,统治者有所犹豫有所保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据此断定,晚清的统治者根本就没有立宪的诚意,只是历史可以不完美,改革也有缺陷和失误,这在任何时代任何改革都是难免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