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起五更,烘旺火。点纸块,把香烧。放火鞭,两响炮。点蜡烛,放起火。小孩大人乐陶陶……”正月初一是传统的“大年下”。从零时开始接灶神,鞭炮声就想起来了。你家放罢我家放,东边响罢西边响,一直持续到吃午饭才稀落下来。早起烘旺火是沁阳城乡的又一习俗。据说这民俗从唐代一直传到现在。相传唐朝泾河龙王违犯天规当斩,执行官为丞相魏征。龙王求救于李世民,李世民没能救他,死后怀恨在心,每到大年初一这天就在怀庆府一带降灾。后来经名师指点,这天早上在门口烘一堆火即可驱走恶龙,果然灵验。后来人们就形成了习惯。烘旺火也有祝愿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的意思。
早上吃过饺子,该拜年了。儿子给父母拜年;孙子给爷爷拜年。这时,爷爷奶奶要给孙子孙女发压岁钱,压岁钱的多少跟生活条件的好坏成正比。早些年生活困难有发一毛两毛的;后来发展到了一元、两元、十元不等。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手中有了钱,发100元、1000元的都不稀罕。孩子们挣了压岁钱,蹦蹦跳跳去买好玩的东西了。劳动了一年难得清闲一天,无论男女老幼均穿着一新,无拘无束,尽情玩乐。
在沁阳,过年有几个禁忌:一天中不许去井沿打水,因为井里有井龙王,掌管着人们的吃水。龙王为大家服务了一年,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休息,不许打扰他老人家。家家户户得提前储备饮水。到了下午这条禁忌方可解除。现在有了自来水,去井台打水的古老吃水方法已成为过去。还有一条禁忌:嫁出去的闺女这一天是不能回娘家的。因为“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属婆家人了,理应在婆家过年,这是古礼,不可违犯。
大年初二瞧丈母
在沁阳一带,大年初二瞧丈母娘、丈人已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女婿或者准女婿这一天都要带上最好的礼物去丈母娘(准丈母娘)家拜年,所谓“瞧丈母”。孩子们当然跟着父亲母亲去看望婆婆、公公。丈母娘(或准丈母娘)在这一天招待女婿(或准女婿)是最上心的。婆婆公公要给外孙外孙女的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老人亲近孩子,孩子孝敬老人,几家人其乐融融。
在沁阳,除了初二必须去瞧丈母外,其他串亲时间顺序没有太大的讲究,比较随意。如姑姑、舅舅、大爷二爷,成家后的男女双方的亲戚像马灯一样过一遍,送上一些礼品。年年如此,乐此不彼。
破五
正月初五为“破五”,也叫“开市节”。顾名思义,商家、店铺从这一天开始开门营业,接待宾客。燃放鞭炮,并贴上“开市大吉”等字样以求来年生意兴隆,顾客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