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马村区坚持以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为引领,按照“创新为本、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注重企业科技创新,奋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住“三个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使区域经济保持了平衡较快的发展态势。目前,该区共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106万元。
抓住支撑点,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增强区域科技进步能力。多年来,该区在科技项目建设中结合本地实际,及早谋划项目申报工作,细化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按照技术要求,充分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工作。2012年,该区共组织12家企业申报市级项目,储备更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6个,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大征集项目2项;组织星鹏铸件有限公司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将该企业申报为省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成功申报了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省级研究中心和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攻突破点,扶持引导科技主体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该区一方面推动企业产学研结合,发挥职能部门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比如,东星炭电极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长期合作,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预期一年能增加经济效益200万元,创利税40万元。另一方面,注重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积极指导企业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和申请专利,努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发展。2012年,该区完成3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分别是东星炭电极有限公司的“一种大直径半石墨质炭电极及其生产方法”、“矿热炉用大直径高石墨质炭电极”,星鹏铸件有限公司的“压缩机用水循环缸体整体铸造工艺”。除此之外,健康元公司、东星炭电极有限公司的两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全市开展的规模企业消除零专利行动中,该区科技部门带领专利代理人员深入企业挖掘专利,现场办,共有9家企业成功申报了专利,连续两年100%完成了全年的消零任务,居全市前列。
找准切入点,组织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该区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农户为主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实现了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和安全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好科技富民网络村村通运行和维护工作,及时更新内容,添加栏目,发布科技信息,开展了网上技术咨询和在线交流,目前网络使用率达100%;针对优质薄皮核桃弱化的趋势,该区专门引进核桃新品种——绿岭薄皮核桃进行嫁接改进,目前已出苗1850棵;在全区广泛开展了科技政策、农业知识、抗震设防和知识产权等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展出科普挂图42幅、展板25块,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
孙 洁 崔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