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张 娟
2月6日,记者刚走进孟州市南庄镇张庄村的德润草莓种植合作社,一股香甜气息便扑鼻而来。该合作社负责人谢执法正忙着将一颗颗刚采摘的草莓装盒,鲜红的草莓将谢执法的脸膛映得更加精神。
“草莓成了紧俏货,俺当然精神了。”谢执法说。不过,谢执法的成功可有点曲折。
德润草莓种植合作社占地110余亩,拥有草莓种植大棚36座。虽说前两年草莓收益也不错,但发展品种单一,产量也一般。2011年,谢执法与几位社员商量,决定发展草莓新品种。他们跑到北京参加草莓展销会,在品尝一个名叫“红颜”的品种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种草莓甜美可口,就决定试种,可试种第一年效果并不明显。2012年,谢执法领着社员们上网查资料,向专家请教,今年种植的“红颜”草莓终于获得丰收。
“你看,这种草莓虽然个头不大,但颜色鲜红、味道甜美。”谢执法拿起一颗草莓喜笑颜开地说。谢执法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草莓味道甜不仅仅是因为品种好,更重要的是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不打农药、不上激素,完全依靠科技种植。捉虫有吊挂粘虫板,灭菌有悬挂硫磺熏蒸器,授粉有蜜蜂……谢执法一口气介绍了10多个科技种植方法。
正说着,他的电话响起,一家订购草莓的商户又在催货。谢执法笑呵呵地挂了电话,叮嘱工人们手脚再麻利点。
“看你说得这么精彩,今年草莓的产量到底咋样?”记者问。
“每个棚最少2000公斤,现在草莓的市价每公斤15元左右,你算算收成吧!”谢执法说。大棚种植的草莓采摘期从1月份可以延续到4月份,因为赶在春节前上市,每公斤草莓要比普通草莓高出近10元,今年德润草莓种植合作社预计纯收入近100万元。
记者见有几位商户在挑选草莓,便问:“草莓这么贵,销路如何?”
“好着呢!现在人们手里有钱了,过年都想尝个鲜,再说这草莓颜色鲜亮,过节送礼也显得喜庆啊!”一位商户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赞同。
再看谢执法,忙着帮大伙选草莓、装草莓。他说,到明年,德润草莓种植合作社计划再流转200亩土地,扩大草莓种植规模,让更多的群众都能吃到鲜美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