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任永立
2013年2月10日6时,农历癸巳年大年初一。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第四卫生室。
室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室内,村医李冬珍在厨房里不停地忙活着。李冬珍的丈夫史海潮和母亲李凤英以及儿孙们围坐在大圆桌旁,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饺子来啦!”李冬珍将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刚放上桌,8岁的大孙女史可新便扬起了小手说:“我宣布:咱家的新年‘团拜会’现在开始!”
“妈,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越来越好!”史海潮给83岁的老母亲李凤英夹起饺子,“妈,您现在是最幸福的人了,国家给您办有合作医疗,看病住院不愁;政府给您办有养老保险,月月都有零用钱;您现在还有高龄补贴,谁也比不上您呀!”
“爷爷,俺和姐姐、可怡在学校都得奖了,您快给俺们发大红包呀!”二孙女可菲有些等不及了。
“恁三个都得奖了,那奶奶也被评为全市卫生系统优秀乡村医生,你说谁的奖大?”大儿子史卫蓓逗着可菲。
“奶奶的奖大。给奶奶500元,俺姊妹三人一人50元。”史可新伸着小手调皮地望着爷爷。
“都有奖,都有奖。”史海潮开心笑着,“去年的政策好,咱收入更好,县里下拨咱诊所的新农合诊疗费、基本药物差价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项补贴将近7万元;市里、省里还有卫生部的专家来诊所考察不下十次,也算是对咱的工作肯定;金花(大儿媳)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蕾(二儿子)和淼淼(二儿媳)也取得了助理医师资格证,卫蓓写的书也出版了,稿酬1万元哩!为了表示庆祝,一会拜完年,咱全家去焦作看冰雕。”
听说要去看冰雕,几个孩子更高兴了。李金花一边招呼着孩子们吃饭,一边给柳淼淼夹菜,并连声祝贺:“弟妹,你辛苦了!”
“嫂子,你又说外气话了。”柳淼淼不好意思地说,“一家人只要拧成一股绳,比啥都好!要说辛苦,还是咱爸和咱妈。接送孩子上下学,买菜做饭、到农户给群众体检,咱爸一点也不肯闲着。每天从早上六点开门到晚上十一点关门,咱妈给人看病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咱年轻人都吃不消,何况他们都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咱妯娌俩要好好干,让咱爸咱妈也好好享享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家长里短,品着香喷喷的饺子,整个卫生室里洋溢着温馨的祝福声和笑声。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