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沁阳奋力定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前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沁阳奋力定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前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2012年12月13日,市委书记路国贤(中)在市委常委、秘书长田跃曾(左二)以及沁阳市领导魏新洪、毛文明等的陪同下,在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调研。
  2012年12月20日,在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集中观摩点评活动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前排左二),在沁阳市领导魏新洪、毛文明的陪同下,在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观摩。
  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沁阳市产业集聚区一角。
  睿为视讯公司LED背光源生产线。
  广东兴发(河南)铝业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生产车间。
  永威公司高档阻燃装饰板生产线。
  河南超威公司年产1000万只大容量免维护电动车动力电源生产车间一角。
  绿色环绕的沁阳市新城区一隅。
  袁屯新型农村社区靓丽一角。
  炎帝祭拜大典。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

  年味儿尚浓,沁阳市“春风行动”新春系列招聘会就热烈上演了。在这场人才供需见面会上,近50家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

  与之相呼应的是,沁阳产业集聚区内,工地、厂房内人来车往、机声隆隆,一派热烈的建设、生产场面。这只是沁阳务实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年之计在于春,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才能为全年工作定好调、开好局。说到底,作风必须务实,领导方式的转变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

  2012年,该市经济社会发展逆势求进,成果丰硕。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12.1%。沁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5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0元,同比增长12.2%。

  进入2013年,产业集聚区、沁南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四区”建设,被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予以重点实施。

  “沁阳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也作出测算,到2016年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比中央确定的翻番目标提前四年实现。我们脚踏实地,不呼隆、不折腾,出实招、重实效,有信心走在中原经济区和焦作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前列。”沁阳市委副书记毛文明说。

  产业集聚区

  ——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产业集聚区是区域经济的主力军。今年沁阳抓住省政府“适时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的机遇,加快整合沁北、沁南两区,沁阳市产业集聚区“一区两园”规划调整方案在全省首家获批。

  沁阳市先后投入45亿元建设产业集聚区,沁阳产业集聚区形成了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沁北现代煤化工、沁南动力储能电池等九大产业园区,构建了“一区两园、北大南高”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目前,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总数由452家发展到500余家,从业人员由4.3万人增至5.2万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4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502亿元,增长21.6%;预计全年实现税收收入3.8亿元。

  沁南新区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

  沁阳变了!

  穿境而过的纵线主干道改造加宽,道旁青石衬砌,一目千里之感让行走其上的人心里分外敞亮;城区道路依城市框架而西伸南延,路在城先、城到路到;路面平坦如砥的城西外环如宕开一笔,在城外潇洒划过。

  这座曾被贴上“城市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标签的城市,近年来变化惊人。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城区变化“翻天覆地”,成了人们对沁阳的新认识。

  沁阳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城市发展蓝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枝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确保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随着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仅“八路”、体育中心等工程就投入20亿元,随着沁南总部经济大厦等项目的推进,城市的承载力不断提升。

  新型农村社区

  ——加快城乡发展步伐

  新型城镇化协调“三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全省上下的共识。

  这一高度和共识指引下的沁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机焕发,全面提速。

  沁阳按照“全域沁阳、深度融合、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住上好房子,赚更多票子,过上好日子,保障一辈子”将彻底改变农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资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

  该市利用占补平衡、指标漂移政策,利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级差效益,将其中获得的土地纯收益用于农村社区建设。

  而瑞源公司、丰庆村镇地产等投融资平台也脱颖而出,成了撬动社会资金、建设农村社区的有效力量。

  同时,该市在房屋征收补偿、房屋产权、财政投入、涉农资金整合、土地增减挂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

  目前,该市已启动新型农村社区11个,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3亿元,已完成投资6.6亿元。

  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012年,沁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占70%以上。

  文化旅游园区——打造第三产业增长极

  文化是城市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这一理念下,沁阳市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该市完善配套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神农山旅游园区正在成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基础设施齐全、旅游管理高效的旅游目的地。

  该市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名人文化、山水文化、怀府文化、道教文化、特色文化等资源就是自然和历史赐予沁阳的宝贵财富。该市以朱载堉文化为突破口,谋划运作,努力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沁阳正全力打造中原历史文化名城,使文化成为沁阳发展之源、活力之根、繁荣之本、文明之基。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