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刘 佳
过年那些事儿,可谓道不尽、说不完……
因为有了“年”,我们才有了更多的相聚;因为有了“年”,我们才有了更美好的心愿;因为有了“年”,情意才更加浓厚。那一个个写满故事的“年”啊,就像那漫天的烟花美丽绚烂、多姿多彩。
要说过年那些事儿,还得往前了说。过了农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除尘迎新,采办年货,包括鸡鸭鱼肉、南北炒货、糖果糕点,还要准备过年时走亲访友赠送的礼品,大人、小孩也要置办新衣服,置办烘托节日氛围的烟花爆竹等。
终于等到了除夕,家家户户分外忙碌。年,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开始了。不管路有多远多难,在外的游子都要赶在除夕夜之前回家团圆,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看春晚,阖家团圆,共享欢乐。而后的几天里,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可以放下身心,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温情与惬意。
年年相似,岁岁不同。那么,过年到底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过法。过年,也许是热热闹闹采购的丰足年货,也许是精心准备的一桌丰盛年夜饭,也许是全家老少聚在一起笑着看春晚,也许是伴随着祝福声和美好愿望的拜年……不论如何过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欢乐、祥和、团圆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
过年的那些事儿,年年都差不多,可又都不太一样。这个春节大家是怎么过的呢?
不妨一起来晒过年、谈过年的精彩故事吧。
【难忘的事】
儿时的年最难忘
《网友逸冰》说,小时候最怀念和小伙伴放鞭炮的情景,半夜常常吵得邻居睡不着觉;最盼望的是拿到压岁钱,可以买好吃的,感觉每天生活都很幸福。从除夕早上开始,妈妈就开始忙着准备烧年夜饭了,我和哥哥就在门后躲着看,一旦发现有烧好的,就眼疾手快地偷吃,虽然挨骂少不了,但是那种偷着乐的感觉已经被遗忘太久了。
压岁钱,是许多小孩子喜欢过年的原因。如今已为人母的网友《我爱我家》回忆小时候的经历时说:“从还没过年就开始惦记这压岁钱该怎么花,虽然数额不多,从几元到10元,但最重要的是很开心。”退休教师《我如我名》回忆道:“小时候住在山区,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再磨点豆腐就很知足了。除夕傍晚还要以鸡、豆腐饭、酒等祭拜祖先,所谓‘谢年’。过年最高兴的是换上没有补丁的衣服,看社戏和舞龙灯。”
【开心的事】
乡下过年很热闹
网友《枪手》:今年又要跟父母一起回乡下过年。爷爷奶奶在农村,前些年一般都是把老人接到城里来过年,但从前年开始,老人不来了,叫我们回乡下过年,说在乡下过年更热闹。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喜欢在乡下过年,除了有亲朋好友来拜年,还有邻居来串门,大家一起打麻将、玩扑克,小孩子则在一旁放鞭炮,很是热闹。那感觉,才像是在过年呢!
网友《走走停停看看》:儿子今年6岁了,父母在老家,离得远,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和父母一起过年。儿子大了,也想爷爷奶奶,刚好今年春节高速路免费通行,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便开车回800多公里之外的青岛老家过年。儿子特别开心,在农村见到了许多在城市里少见的事物,增长了不少见识。而我呢,也似乎找到了儿时的记忆,更体会到了浓浓的乡情。
【新鲜的事】
带父母去外地过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大家追求团圆、幸福的愿望没有变。
今年春节,网友《美丽永恒》第一次带着父母去海南旅游过年。《美丽永恒》说:“传统观念里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举家外出旅游与传统在家过年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团圆方式,而且在外地举家过年感觉很新鲜。忙碌了一年,自己可以轻松一下,同时也可以带父母一起体验一下别样的过年方式,也算是对二老的一种尊敬和孝顺。”
【苦恼的事】
过一个年成了负资产
“春节回家过年就图个开开心心、团团圆圆,但是每到春节,我就苦恼,尽管单位发了年终奖金,但是根本不够过年的开支。春节回家,光孩子压岁钱就花了4000多元,过一个年就成了负资产。”网友《真心英雄》说。
网友《MAPLE-雨轩》:时代在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年轻人,过年不再单一地宅在家里或是串门拜年,而是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到饭店吃年夜饭、到KTV唱卡拉OK玩通宵。可是,尽情地狂HIGH之后才发现,工资和年终奖几乎在短短的几天里花得一干二净。但不管怎么说,忙碌了一年,尽情地享受几天也不足为过,借着过年的时机,全当给自己减压了。
【结束语】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属于家庭的节日。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团聚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人关于春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