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博爱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稳中求进,克难攻坚,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带动、焦博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四大战略,加快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步伐,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回眸该县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2012年,预计该县生产总值完成196.4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5亿元,增长22.1%;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亿元,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增长12.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财政进一步做实做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91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43元,增长10.8%。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也是该县加快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的重要一年。该县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围绕这一目标,该县将抓住十八大召开、《中原经济区规划》实施、焦作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快速推进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等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新的跨越。
项目建设历史性突破
该县112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5亿元,是近年来投资最大、进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56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7.2亿元,增长55.8%,是年计划的111.3%。其中,燕京公司10万吨纯生啤酒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华智公司5000万平方米新型墙材等27个项目快速推进。尤其是省、市重点项目进度更为喜人,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是年计划的143.7%;3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是年计划的151.8%、2011年的2倍。年末岁尾,总投资150亿元的年产10万辆电动农用车生产项目和年产30亿安时钇铁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落户该县,成为该县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项目。
工业经济
平稳增长
去年下半年,该县30家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稳步回升,其中海华、金隅、伊赛、豫竹、博农乳业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增幅在30%以上,企业经营形势日趋向好。预计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4亿元,增长20%。该县成功将产业集聚区面积扩展到19.87平方公里,区内13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加快18项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清化变电站建成投用,标准厂房、公租房主体工程完工,科技路等8条道路快速推进。该县投入2108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成功创建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科技中小企业4家,建成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项技术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该县海华公司综合节能项目等10个项目竣工,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削减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目标。
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
该县编制完成中心城区4个片区控制性详规、市人民路博爱段两厢规划、城区消防等5个专项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引水入城,规划建设幸福湖公园、发展大道明渠,沟通连接幸福河、运粮河、下秦河、北横河,构建竹林水乡新格局。拓宽改造月山路北段、滨河路南段和幸福河四座桥梁,建成市人民路博爱段,清义路等3条道路进展顺利。敷设供水管网36公里、燃气管网20公里、人行道5.3万平方米。博爱公园一期完工,企业公共研发中心、迎宾馆全面开工,启动八街等9个旧城改造项目,房地产建成面积18.4万平方米。数字城管建成投用,城区背街小巷和25个城中村纳入一体化管理,市容秩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逐步加强。确定市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6个,涉及25个行政村的4.41万人,社区规划占地1617亩,建成住宅楼14栋、8.1万平方米,节约土地5775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该县在粮食总产23.2万吨、实现九连增的基础上,持续推动高效农业迅速发展。全年新流转土地1万亩,新增拱棚1000座、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00亩;注册6个农产品商标,认证7个绿色食品,“清化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孝敬镇成为焦作市首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博才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挂牌成立。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成功创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该县争取到了豫北唯一总投资2.3亿元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10万亩土地整理等11个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除涝面积2万亩,解决了4.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扩建平原林网1499亩,山区植树造林2.4万亩,启动新一轮竹林保护工程,对3000余亩竹林进行了强化管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该县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月山寺旅游道路等18个项目。以春看桃花、秋赏红叶为亮点,持续掀起旅游热潮,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25.6%和38.1%。特色商业区规划方案完成,新世纪生活广场重装开业,宏基中心广场建成二层主体,团结路、鄈城路沿街开发全面启动,商贸业上档升级。嘉宏伟业公司精洗煤项目形成50万吨产能,天鸿公司医药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农副产品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项目有序推进。组建投资集团,帮助企业、项目融资2.4亿元,3.15亿元贷款即将定审。青天河景区获得银行授信2.9亿元,已到位9800万元,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
春染青天河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照“改造老城、建设新区、建管并重、多轮驱动、滚动发展”的思路,加快“焦博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形象大提升。以9条城区道路建设为支撑,以城市水系和5个公园游园建设为亮点,强力推进10个新区项目、10个旧城改造项目、10个住宅小区项目建设,力争城市建成区扩大2.5平方公里。建成企业公共研发中心、迎宾馆等5个项目主体,开工建设城市剧场等3个项目,启动财税大厦、建设大厦项目。坚定不移推进旧城改造,加快二街、八街等9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商贸城南片区改造。快速推进御景园等10个住宅小区建设,建成住宅楼44栋、30万平方米。后乔社区、滨河新区等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23栋住宅楼。
保障企业健康运行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确保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提升运行质量。引进高学历人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好总投资426.6亿元的147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6.3亿元。重点服务好华夏公司年产10万辆农用电动车和30亿安时钇铁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大个头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瞄准上级政策性资金投向,认真谋划编制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紧紧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建链、延链、补链招商,力争取得新突破。组建招商小分队,主动走出去大招商、招大商。紧盯总投资452亿元的136个意向项目,有选择性地跟进洽谈,提高对接成功率。重点盯紧中山国安公司锂电池隔膜、中航重工无人机零部件、华翔公司动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项目,争取早落地、早开工。
着力壮大农村经济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全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十大水利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除涝面积2万亩;完成10万亩土地整理项目一期,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丰收。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山药、生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奶牛、生猪等畜产品饲养规模。全年新流转土地1万亩,新建拱棚1000座、标准化规模饲养场5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着力打造饮品、果蔬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完成平原植树20万株、工程造林1.05万亩,改造复壮竹林1.1万亩。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 巩固提升旅游经济
该县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推进青天河(月山寺)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投入1.2亿元,建成三姑泉游览区提升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青天河综合服务区等8个项目。扎实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强化宣传营销,打造全国知名旅游品牌。同时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建成天鸿医药物流、嘉宏伟业公司精洗煤等项目,加快推进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产业配套物流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建成宏基中心广场一期,加快鄈城路等3条道路沿街开发,规划建设特色商业区和民族小吃、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同时,该县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各项民生工程。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建成光智中学、特教学校等项目,改善办学条件。强力推进医改,降低群众就医成本。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