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每个人都渴望“衣锦还乡”,但对于不少“新城里人”来说,想“有面子”地回家却不容易。鉴于此,有网友整理出一份《春节衣锦还乡装腔指南》,其中不乏“装有权,装有钱,装成功人士,核心是物质”这样的犀利语言,也有不少具体的“装腔措施”。
(据 2月16日《扬子晚报》)
春节是相聚的日子、欢乐的日子、庆祝的日子,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要“衣锦还乡”回家过年。整个家族齐聚一堂,少不了家长里短互相寒暄,而在外拼搏的人无疑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一时的“有面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装”过春节,将“装”变为“主流”,创造出了中国式“装”腔。
百度百科中对“装”的定义之一为“假作,故意做作:佯装,装相,装模作样。”这种“装”的背后是夸张、虚构,甚至是欺骗。然而,在中国式“装”腔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人言可畏,为面子而“装”。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外奋斗者背井离乡孤军奋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但如果在外者奋斗一年回来还是“灰头土脸”必定遭人鄙夷,颜面扫地。人言可畏,在外面所吃的苦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还产生“负效应”,心里的不平衡感只能通过“装”来缓解。
“在外装孙子,回家装爷”, 中国式“装”腔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这些看上去虚荣又无厘头内容的背后,是中国人不能承受之重。而中国式“装”腔实际上是给政府部门出了一道关乎国家命脉、人民幸福的命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让中国式“装”腔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