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马村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2013年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村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市委书记路国贤(前中)在马村区领导林宪振、张建陪同下观摩项目建设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前中)在马村区领导林宪振、张建的陪同下调研马村区特色商业区建设
  彪马车轮制造车间
  怀庆药业制药车间
  自动化监控室
  马村绿园一景
  喜庆党的十八大演出现场
  先进医疗设备
  薄皮核桃种植基地
  马村城区一景
 
   

  龙年已展千重锦,蛇年再登百步楼。站在新旧之交的起跑线上,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满怀。2012年,马村区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商业区“三区”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开放招商、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功能、要素集聚、改善民生为保障,突出规划引领、实施重点突破,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亿元,同比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1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0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70元,同比增长14%。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个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活力马村正在向我们走来。

持续加速产业集聚区建设,夯实经济生命线

  马村区按照“务实求效、实干兴业”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作为加快工业转型的主要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项目建设进程,有力增强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为实现马村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完善园区产业布局

  在科学论证和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对万方产业集聚区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使万方产业集聚区总面积由原来的7.84平方公里调整到目前的10.41平方公里。同时,科学编制万方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产业规划,规划建设了四个主体功能区,使产业集聚区的布局更加合理,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多方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BT、BOT等融资模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产业集聚区供水、供电、供气、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建设路东延、东海大道等道路建设项目,目前,建设路东延项目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东海大道已完成附属物清点,演马路对接排水和待九路、金源路、沿河路等三条道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全面推进,集聚产业发展势能

  紧紧围绕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项目入驻,成功签约引进了投资7.5亿元的快宜居年产60万平方米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化生产等项目。截止到2012年12月底,万方产业集聚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21家,主营业务收入达89亿元,实现税收1.7亿元。

  加速转型,强势推进工业发展

  持续增强工业化主导地位,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着力引进大块头企业,从单一依靠资源转变为依靠科技、依靠创新为基础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做优做强铝配套及铝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集聚群,努力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

  本版图文均由马村区委宣传部提供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

  马村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领点,严格按照“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宣传引导,按照村集体自主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和政府主导建设三种办法分类推进。

  规划先行………………………

  按照“统筹布局、差别定位、功能互补”和“三个集中”的原则,以及“三规合一”的发展思路,完成了东孔社区、张弓社区、田门新村社区、美雅图社区等6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田门新村社区已启动建设,东孔社区、张弓社区已完成数据测量、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美雅图社区正在进行数据测量。

  政策支持………………………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把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完善政策配套、加大鼓励扶持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出台了《马村区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积极争取占补平衡指标,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在用地方面给予充足保障。同时,区财政每年都拿出配套扶持资金支持新型社区建设,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分类推进………………………

  结合各个社区实际情况,把全区新型社区建设分为“四个大类”,实行分类推进。一是城区扩张型,重点对其进行政策引导。二是重点工程安置型,按照新型社区模式进行集中安置。三是压煤村庄搬迁型,集中利用压煤村庄搬迁补偿资金,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模式进行集中安置。四是产业带动型。在城区主干道附近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集中安置小区,在搞好安置的同时,整合资源、节约土地,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积极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挖掘发展新活力

  马村区把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强化人才支撑,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加强招商引资 ………………

  紧紧围绕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以引进高端项目和重大项目为核心,采取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对口招商等方式,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选资。重点围绕商贸批发、商贸零售、旅游服务等项目,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集团,引导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向马村区特色商业区集聚发展,不断提高特色商业区的项目质量和水平,强化特色商业区的产业支撑能力。

  ……………… 增强要素保障 ………………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了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体系,区级财政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特色商业区发展基金,重点加大对大型商业机构、商务服务类企业、生态休闲项目以及中小中介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用地保障,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辐射区域较广的商贸及商贸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并加强特色商业区用地的规范监管,持续提升特色商业区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市场化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向银行推介区内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信贷额度,创新融资模式,发展供应链融资、商圈融资等金融产品,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特色商业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建设马村区特色商业区。

  ……………… 强化人才支撑 ………………

  坚持育人和引人并举,加大用人留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特色商业区高端人才支撑。加大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围绕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重点人才开发目录,大力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加强特色商业区行政管理人员及区内企业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同时,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实施特色商业区人才招引工程,重点引进各行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并建立特色商业区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困难和问题。

  “2012”异彩纷呈,“2013”美景可期。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新的一年里,马村区将继续沿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擂响“三区建设”的战鼓,脚踏实地,务实重干,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更加澎湃的激情和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共同谱写改革转型发展的新篇章,携手创造科学发展的新辉煌,打造一个气势磅礴、活力迸发、生态宜居的新马村。我们深信,马村区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012年,马村区把保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全年民生类支出达2.4亿元,较上年增长35.6%,占财政总支出的65%。

  教育方面。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实施,全区中小学校由29所调整为21所。望江路学校小学部综合楼主体封顶,七中后勤楼抗震加固等12个项目顺利完成,新增幼儿园6所,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实验学校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率居全市第一,5所学校荣获市教育质量奖。

  文化方面。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完成,文化站、文化中心全部免费开放。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全年组织各类大型文体活动27场。

  医疗卫生方面。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进展顺利,云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6所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全年让利患者320万元。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区人民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新型诊疗服务模式,全年有2045人次从中受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29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至15万元,全年补偿医疗费用2050万元。

  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年实现新增就业45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3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0人。

  社会保障方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260元、125元提高至300元、1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250元、125元提高至350元、175元。全年共落实城乡低保、敬老补贴、军人优抚、医疗救助等资金1710.5万元。全区4.69万人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

  人口计生方面。深入实施计生惠民行动,发放奖励扶助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8.7万元。扎实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全面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456对夫妻享受到免费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自然平衡,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4%。。

  2013年是马村区加快科学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村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分析,明确提出要全面融入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大局,努力开创经济社会持续提升的新局面,奋力建设活力马村、效益马村、美丽马村、幸福马村。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