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荣誉
全国优秀旅游名县
国家卫生县城
中国最美小城
国家园林县城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
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省民办教育先进县
核心提示
2012年,修武,站在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旅游大县该有什么样的新追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该有什么样的新担当?在焦作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中该有什么样的新作为?
思路决定出路。修武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以大局计,以长远计,审时度势,描绘了发展蓝图。
转型提升、融合发展,成为修武发展最强音!
从自然山水美,向经济发展美、人民生活美转,修武县要把旅游优势发展为经济发展优势,抓住重点以求突破。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协调旅游业与城乡建设、工业、农业、文化融合发展,新型社区、旅游景区、产业集聚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四区联动”,风生水起。
一年来,几多探索,转型提升唯实干!
一年来,几多收获,快速提升亮点多!
2012年,全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8亿元,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86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75元。
2013年,修武,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是考验,更是激励!
修武县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实施和深化“转型提升、融合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县市前列!
快速发展 篇
2012年,快速发展的修武经济亮点频闪、异彩纷呈,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初步形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家,同比增长3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0万元,超市定目标7倍;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0%,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6.4%,提高了13.5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再创3项全国纪录,实现了“十连增”;农田水利建设连续15年获得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台湾农民创业园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旅游转型升级加快。全年共接待游客558.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5亿元,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21.6%和27.8%;共实施重点旅游项目19个,总投资121.86亿元。
城市建设成效更加突出。全年融资4.17亿元,新建保障房2293套,新增绿地79.58公顷,绿地率达到37.7%,成功荣获“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型社区建设全面启动。“一城三镇三社区”完成规划布局,周庄新市镇、赵厂社区、西门社区等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良性财政效益开始显现。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达21.1%,税收比达70.8%,收入增幅、质量均居全市第一。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8亿元,比2011年增加2亿元,首次超过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投入4000余万元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道路绿化和植被恢复,绿化荒山2000余亩,拆除违章建筑8400平方米,非法开采、超限超载、非法殡葬、乱砍乱伐得到有效遏制。完成森林资源培育7.99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6%,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基础建设支撑能力有效提升。“三轴两核心”的规划布局已经形成,“四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际高铁、焦作电厂、大沙河治理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新增改建公路84.1公里,路网、电网、水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统筹协调 篇
立足于实、立足于转、立足于提,修武县强力实施新型社区、旅游景区、产业集聚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四区联动”,统筹协调经济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确立了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村民转股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三转两提一率先”发展目标,让广大农民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确定了县城,周庄新市镇、七贤文化旅游小城镇、当阳峪旅游小城镇,葛庄新型社区、五里源新型社区、周流新型社区的“一城三镇三社区”规划建设布局,新型城镇化发展蓝图渐次展开。目前,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日臻提升;启动了周庄新市镇和4个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特别是按照“整体推进、集中安置”原则建设的周庄新市镇,将集中安置全乡及附近农民,打造一个焦作与修武之间的卫星城,形成焦作东部新兴的商业居住副中心。
旅游景区转型,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推动融合发展。启动了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开发了竹林七贤隐居地百家岩,举办了云台山九九登高挑战赛等活动,让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体育健身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加快世贸天阶、河南建业双50亿元项目建设步伐,拉长链条,带动商贸、餐饮、购物等三产服务项目的快速发展;开展了旅游“创优环境、提升服务”活动,旅游标准化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
产业集聚区提升,抓住政策机遇,规划面积扩大至13.48平方公里,进一步提升项目承载力。坚持低碳、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培育新兴环保产业,杜绝新上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主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初步形成了以华芳纺织为代表、特色突出、产业规模达60万锭的纺织业,以机械产业园为中心、集聚发展、产值达40亿元的机械制造业,以大用公司为龙头、链条完善、产值达30亿元的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抓住被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招才引智,推动台创园发展。聘请中国农科院高标准编制了11.07万亩的总体规划,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唯一一家县级科技合作协议,着力打造大陆与台湾的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新型社区建设示范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同时,该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发展壮大一批特色、高效农业项目,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农民向城镇集中奠定基础。目前,该县已流转农村土地7.7万亩,占全县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0%,培育出了供港蔬菜、锦秋梨业、玫瑰园、芦荟园等现代农业园区。
开拓创新 篇
作为一个内陆小县,修武不因区位不优找借口,不以一域谈一域,而是站位全局,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胸怀主动融入全局,构建了大开放格局,努力把旅游发展的优势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跻身中原经济区县市区前列。
成功举办中国云台山国际九九登高挑战赛、第四届竹林七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云台山上市进入轨道,与美国大峡谷成功续约,并就中美地质公园发展论坛达成初步协议。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邀请台商赴修实地考察、洽谈项目,组团赴台湾宣传推介,已成功吸引10家企业入驻。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了郑州、深圳等地区经贸洽谈招商活动,全年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79个,总投资161.89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860万美元。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县外贸出口完成1800万美元。
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在全国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综合改革;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改革。在去年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会上,该县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单位作了典型发言。
民生和谐 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该县把实现山水自然美向人民群众生活美的转变作为新的追求,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投入,全年安排资金10.4亿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强农惠农等36项民生工程,以浓重的笔墨书写出民生大爱!
就业是民生之本。该县积极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加快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招聘活动,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就业,帮助带动1.2万余人就业。
改善就医条件。在全县范围内累计零差率销售药品5000余万元,让利群众1000余万元;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全面实现了“三级标准化”。
提升就学条件。新一中、新区中学建设正常推进,中小学校“班班通”覆盖率达到46%;实施温暖工程,解决了全县4.4万名师生冬季饮用热水问题;推进职业教育,被省政府授予“职教强县”称号。
文化加码幸福。建成全省领先的县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
叫响“一奖三补”养老品牌。该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以及高龄老人补贴全面提高。
深化平安创建。该县加快“数字修武”建设,技防管理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消防安全、校车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社会大局进一步和谐稳定。
总体思路
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保障措施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施“转型提升、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发展原则
坚持“四个不动摇”,即坚持持续快速发展不动摇,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动摇。
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保障措施
坚持“总要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融合发展。
把握“总基调”,就是要牢牢把握“持续快速、生态健康”这个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突出“四区联动”,就是要统筹推进新型社区、旅游景区、产业集聚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建设,实现“四区”联动发展。
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分别是:
(一)务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环境招商、主体招商、务实招商、全面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力争引进48个亿元以上项目;着力强化项目意识、注重项目谋划、加快项目进度、抓好重大项目,力争实施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434亿元,年内完成投资85亿元。
(二)务实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狠抓园区、集群、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工业集群化;抓台创园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壮大、粮食高产创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特色商业区,围绕云台山做大旅游服务业,加快服务现代化。
(三)务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抓规划引领、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推进“一城三镇三社区”建设,真正让广大农民搬得出来、住得进去,生活得更加体面、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四)务实推进基础支撑能力提升。以水、电、气、热、路、林和信息的“七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重点抓好民生城建、生态城建、精品城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为修武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五)务实推进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减排措施,大力培育新兴环保产业,严把项目准入关,抓好绿色工业;提升旅游质量、加快载体建设,举办特色活动、促进融合发展,抓好生态旅游;以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乡村为载体,促进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
(六)务实推进民生改善。叫响“幸福在修武”,以就业、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和安全稳定等42项民生工程为载体,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民生经济,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