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春节前,在中站区多氟多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受雇于河南省第七工程建设公司的20多名封丘籍农民工,从中站区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的手中,接过了拖欠已达半年之久的16万多元工资款,激动地说:“有区政府为我们撑腰做主,我们才能及时拿到工资,回家过个好年啊!”这是该区在春节期间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中发生的感人一幕。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该区在专项行动中已彻底清欠农民工工资36万多元,涉及农民工1800多人,确保了广大农民工顺利返乡过年。
去年以来,该区以劳动关系和谐促社会大局和谐,广泛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定期走访各大工地企业,约谈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职工工作状况,加大对困难群体特别是外籍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组织劳动监察、信访仲裁、社会保险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农民工较多的用工单位,重点向企业老板和农民工宣传国家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打击措施、农民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农民工维权的正常途径、集体上访讨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发放依法维权宣传册和劳动监察联系卡,对农民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涉权维权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今年,该区劳动监察部门共走访重点企业8家,与用工单位签订《杜绝欠薪保证书》8份,对农民工宣传政策200多人,发放宣传品300多份。
推行记工卡制度,明晰确定劳动关系、工资数额和用工主体。在维护建筑领域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中,该区在建筑企业推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记工卡由记工员填写,工程项目部与劳动者确认后由项目部保管,并向建筑企业备案;对拒不实行记工卡制度的用工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如发生劳资纠纷,将由企业承担责任,并记入企业诚信档案。
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确保劳动维权无死角。该区出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网格为单位,依托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专职监察员、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兼职监察员、街道社区(村)协管人员这三级队伍,对网格区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本辖区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实行三级管理,形成全覆盖、无缝隙、动态化的三级管理网格化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成立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情以理解决劳动纠纷。为了直接、及时、高效地维护纠纷双方的合法权益,该区成立了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社会专职律师和社区干部担任调解员,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接受群众咨询,受理投诉举报、争议纠纷,及时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用情促和谐,以理保稳定。
发挥村级人社站职能,化解劳动纠纷于基层。去年8月份以来,该区在35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人社服务站,劳动关系、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力资源服务等人社职能部门全部入驻。每个村站都配备了专职劳动关系协调员,对每个村各类企业的数量种类、经营规模、社保参保、职工人数、工资收入、工作环境等情况详细登记归档,重点加大对小型作坊式企业的工作力度,维护零散打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将大小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
通过努力,该区劳动监察部门去年接待职工来访投诉160起,其中涉及农民工1465人,清欠农民工工资705万元,以劳动关系的和谐有力地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中站,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