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宋 粲
虽然已经从新疆回来一个多月了,但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副主任医师张三军与新疆哈密市红星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当地患者建立的深厚感情却一直割舍不断,通过网络向他请教医术的、打来电话向他咨询病情的人每天都有。对此,张三军深情地说:“那片广袤的大漠戈壁,那群朴实的新疆群众,还有那些默默奋斗在边疆医疗战线的同事,都将是我一生的铭记。”
来到了边疆,就要把根扎下
2011年年底,按照市人民医院党委的安排,张三军作为我省对口援助新疆哈密市的第二批干部,踏上了飞往新疆哈密市的飞机。飞机上,他思绪万千,因为从未到过新疆的他,满脑子都是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茫茫无际的戈壁滩、甜到心里的哈密瓜,还有那早已熟悉的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在美丽的新疆,身为一名内地医生,又能做哪些工作呢?”张三军暗暗思索。
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横跨2600多公里的疆土,张三军被接到了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新疆农十三师红星医院。可是,在通过简单的座谈和沟通之后,张三军却有些泄气了。原来,这家1945年创建于延安、前身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二十九分院的老牌医院,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内地医院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距:人才建设严重不足,整个医院只有一名副院长是专业从事神经内科研究的;制度建设极度滞后,2006年成立的神经内科至今还没有完善的查房制度;医疗技术明显落后,许多从事多年临床治疗的医生竟然还不会进行规范的人体检查。
面对这样的状况,被任命为红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的张三军在连续观察思考了几天之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运用自己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让这家边疆医院的神经内科发挥更大作用,为边疆地区的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选择了边疆,就意味着奉献
在制定了工作目标之后,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张三军决定首先从坐诊和义诊开始,从而使一些患者早日得到诊治。为此,他在繁忙的科室管理和住院患者的救治中,每周专门抽出周一、周三两天时间到专家门诊坐诊。同时,他与院领导协商,不定期深入农十三师各个团场为员工和家属义诊。
坐诊过程中,哈密市的一些患者听说从内地来了医疗专家,便纷纷到红星医院挂号看病。有时候,张三军一天就要接待上百名患者,连中午饭都要挤时间才能吃上。好多次,医院的同事都劝他休息一下,注意身体。但是,张三军却说:“这些患者都是冲着我来的,我怎么能忍心让大家一等再等呢?”
如果说坐诊辛苦,那么义诊就算得上是艰难了。因为,在新疆地区,每一个人群聚集区都相聚得十分遥远,像农十三师的几个团场,都距离哈密市上百公里,去一个团场义诊,往往需要开车走上三五个小时。一次,张三军坐车到距离180公里的淖毛湖团场义诊,路上整整走了5个多小时。到了那里,看到早已等候的群众,张三军顾不上吃饭就开始给他们看病,而这一看就是80多名患者。
据不完全统计,在援疆的一年时间里,张三军接待门诊患者3000余人,指导诊治住院患者1500余人,抢救危重患者150余人,其中包括多名大面积脑梗死、脑干出血、脑卒中后肺部重症感染等临床危重患者。
生活在边疆,就要留下些什么
人才匮乏和制度欠缺是边疆医院共同的特点,红星医院也不例外。在到红星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神经内科医生的特点,张三军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制度。每到周一,他都要领着该科医生和护士长到每名患者的病床前详细了解情况,并对重点和疑难患者的病情进行复查和会诊。一次,在查房中,张三军发现一名医生负责的头晕患者情况不对,就立即对其进行了查体,初步判断为小脑梗塞。随后,他立即安排患者进行仪器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小脑大面积堵塞。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名患者康复出院。事后,神经内科的医生都感叹地说:“要不是张主任诊断处理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啊!”
为了让科室年轻医生的技术尽快提高,张三军还建立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定期让每个医生拿出自己负责的病例进行研讨,科室的每位医生都要发表意见,然后再由张三军进行总结发言。同时,他还在下班之后主动找一些正在住院的典型病例,带着责任医生到患者的病床前进行讲解和商定治疗方案。
就是靠着这种主动负责的精神,张三军在红星医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神经科基础业务培训,进行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的研讨学习,并规范了脑卒中等多种病症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流程,为医院的今后发展奠定了人才和制度基础。
爱上了边疆,就要赢得群众的信任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援疆医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专长,才能赢得边疆群众的信赖。在援疆的一年时间里,张三军在临床工作中不仅注意患者身体疾病的治疗,同时发挥自己专科的特长,注重调节其心理负担,特别是有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一次,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肢体无力,以前曾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病,这种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情绪十分悲观。张三军接诊后,并没有按照以往的诊断结果进行治疗,而是反复对其进行查体、询问病史、查阅资料,最终排除以前的诊断结果,为患者彻底解除了心理负担。这位患者感激地说:“内地来的援疆医生真是尽职尽责,让我重树生活的信心。”
由于该科室年轻医生居多,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出现误差在所难免。为此,张三军经常尽量延长在病房的时间。去年夏天的一天,一名中年男性因突然出现头晕到医院救治,但是却没有引起接诊医生的重视,随后出现头晕加重。张三军发现后,立即对患者进行诊断,并马上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最后确诊为大面积小脑梗塞,他马上给予相应处理,制订多套治疗方案,并与脑外科进行联系,随时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后来,经过精心的治疗,患者度过了危险期。现在,这位患者与张三军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如今,张三军已经重新回到了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天山的雪松、绿洲的白杨、戈壁的红柳、沙漠的胡杨却依然萦绕在他的心头。他说:“新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待我如亲人一般的患者和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