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张俊杰、任永立) “俺家算是赶上好年景了!”2月18日上午9时,在武陟县龙源镇东仲许村,记者再次见到该村七组村民李小和,只见他面色红润、乐哈哈的,和前年相比完全判若两人,他告诉记者:“现在国家的医改政策真是好,俺村的惠民政策也很好,大病救助机制救了俺全家!”
“年前,俺一家真是遇到大难题了!”谈起那一幕,李小和记忆犹新。今年47岁的李小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贤惠,大儿子、大儿媳孝顺懂事,二儿子和小女儿都是学校里的优秀生,孙子乖巧可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着实让乡邻们羡慕。可是去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住进了焦作市人民医院,两个月时间里做了两次心脏支架放置手术。“2010年秋天,俺媳妇王小井因患乳腺肿瘤住院做手术,除了合作医疗报销,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这次住院,俺花费了将近12万元,合作医疗报销4.4万元,剩余的7万元都是东凑西借的。两个孩子上学需要很多的钱,俺两口平时还离不开药,日子真是难过。”
“小和,你放心吧,村里知道你家里的情况,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咱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咱村实施了大病救助,你看病花的钱能补助不少钱哩。”该村村委会主任李东兴把2.9万元的大病救助金递到李小和手里。从2013年1月1日起,该村3445名居民除享受新农合看病住院补偿外,每人每年还有一张100元的惠民工程医疗卡用于在村卫生所门诊看病;对患重病住院的,费用超出2万元以上部分,村委会按30%的比例再给予救助。新农合补偿,村委会资助,东仲许村的群众看病不再愁。
“这是我们村新建的8间卫生所,安装有冬暖夏凉的空调,包括药架、诊断床、电脑等都是新配置的,群众看病是刷卡,诊疗费不掏钱,药品是进啥价卖啥价,为每个村民都建有电子健康档案,常见病根本不用出村就能很好地得到治疗,从环境到设施,一点也不比大都市差。健康有保障,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更足了!”该村党员李战河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2013年该县参合人数首次突破62万人大关,走在了河南省前列;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区域性医疗机构全覆盖的“武陟县医疗卫生导航”网站,群众可通过网站了解该县25家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及收费价格等信息,388个单病种付费种类位居全国首位;探索创新次均住院费用级差管理、“先住院后付费”等六种服务模式,向社会作出“五想十免”服务承诺,266.1万人次参合农民享受新农合补偿基金达1.78亿元,大病救助6.7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