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医改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陟东仲许村民看病不再难
将进一步“拾遗补缺”医改政策
小巷深处话健康
脑卒中筛查走进民主卫生中心
图片新闻
四年了,医改如何行进?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年了,医改如何行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导语:2013年3月,新医改将届满4周岁。4年医改,改了什么?未来的医改,路怎么走?

  2013年3月,新医改将届满4周岁。

  4年医改,改了什么?未来的医改,路怎么走?经济观察报就此访问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医管司司长张宗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新医改课题专家顾昕,以及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试图勾勒出未来医改的路线与图谱。

  补偿改革

  在这4年中,浙江、陕西、青海、安徽等省份已全部取消“以药补医”。而取消“以药补医”势必牵动补偿机制的改革。

  张宗久:在取消“以药补医”制度方面的测算,北京的公立医院采取了调整医事费平移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使一个复杂的问题简便易行,而且确实从改善医务人员劳务收入方面入手,拿掉一个大家认为在现阶段不太好的补偿机制,所以出台了医事服务费制度。

  庄一强:以往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现在药品零差率改革,要么提高医疗服务费,要么政府补贴,如果不到位,那收入就更低,好医生会流失。目前的医院改革,难就难在这里。

  以前盖大楼、买设备、退休人员工资都是医院负担,目前北京的方式是,这些负担被政府拿走了。现在医院只负责运营,对创收的压力会小些,改革成功率也会大些。

  顾昕:现在执行的政策叫药品零差率政策,能不能带来“以药补医”的取消,是不一定的。

  首先,药品零差率是否带来“以药养医”。药品零差率政策是公立医院和其他一些医院用中标价进货,然后销售价格等于中标价,到了医院账面上原本允许的15%的加价没有了,看起来药品收入的盈余就没有了。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药品的销售收入或者叫盈余,不仅仅是上面加价的部分,实际上是中标价之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的大头,因为相当一部分药品中标价高于市场批发价这个现实普遍存在,俗称药价虚高。

  如果中标价和市场批发价相差不远,低价中标的药,医院基本上不使用。这种情况下,中间的利益显然要被医院以各种方式所占有,所以药品零差率政策能否解决“以药养医”政策是不一定的。

  其次,由于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医院要进行一定的补偿,于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但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在整个医疗价格体制中,存在哪些根本性问题、如何改并没有很好的讨论,比如政府是否有必要对所有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进行定价,是否有必要管制加价率等。公立医院用贵药,是加价率管制造成的,没有管制,就可能会用便宜药。

  支付方式的选择

  医院改革有很多综合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支付方式改革,所谓支付方式,包括医保、患者看病以后付费的整个信息。目前医院的付费方式是后付费,也就是看完病后按照项目来付费,此种后付费的方式,一个好处是容易结算。但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多服务、大处方。而现在的改革就是要控制此种行为,推行按病种、人头等付费,预先告诉患者多少钱。

  张宗久:全世界的就医支付方式还没有说哪个方式最好,它得适合病人医疗的需求,比如按项目、按人头,比如总额预付按床日、按病种和药品。

  支付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对门诊支付、慢性病的支付产生作用。但是,它要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慈善救助体系和商业保险体系的不断健全去丰富和发展。

  庄一强:通过支付方式改革,费用能控制,但会导致医疗不足。总额预付是给了医院钱,医院按照科室分下去,当分到每个医生头上,医生月初就把额度用完了,月末就不看病,所以出现了推诿病人的情况。

  按病种付费,相当于点菜吃饭,自助餐包干,一个人100元,提供者会在自助餐的菜里面偷工减料,阑尾炎3000元,用便宜的药,剩下的都是医院的。所以不管是总额预付,还是按病种付费,都会导致医疗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

  顾昕:首先要有个集团支付制度,集团支付当然是医保机构,也可以叫集团购买医疗服务。集团购买采取打包付费的方式,此方式做得好的话可以彻底消除过度医疗。在此种方式下,超支医疗机构自理,结余归医疗机构。越过度医疗,越挣不到钱。

  医务人员该怎么管

  医务人员,是这场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回扣也好,大处方也好,在一个侧面都显示着目前医疗服务人员账面工资的短少。而要想杜绝大处方、回扣等问题,整个改革链条通畅、执行到位,医务人员获得与劳动等值的收入是必然的。

  张宗久:公立医院改革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回归公益性,二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保证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的文件当中,不论是国家的6号文件还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都强调要增加对医务人员的分配,在收入分配上要有所增加,通过改革提高绩效。现在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开支的浪费,这些获得的绩效要进一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分配。

  同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支付制度,使医务人员更安心地去工作,不必要为经费过多发愁。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保障制度,通过对价格的调整和支付方式的改变,给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很好的给病人服务的环境。

  庄一强:医务人员工资结构调整,卫生部文件有限制,现行的情况是医院的总收入的25%左右,给医生发工资和奖金。之后,卫生部又作了一定上浮,提高了30%多。

  香港是将总收入的80%给医生发工资,其他进入运营成本。国外大概是60%到80%,运营成本是20%,建设等都是政府负担。

  顾昕: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也曾说医生收入要更多一点,提到40%。我认为没必要对这个管制,政府不用管医院给医生多少钱,医院要增强管理的自主性,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员工在法人治理结构中要有一定的话语权。

  民营医院的未来

  关于社会资本办医,卫生部提出到2015年民营医疗机构的床位数要达到20%,目前是10%多一些。也就是说达到20%后,公立与民营的对比是80∶20,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垄断、竞争仍然无法形成。

  张宗久:中国从1989年就开始了境外资本办医的尝试,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资本办医条件,在准入条件上是一致的,之后的历次改革都出现一些支持措施。

  医疗系统有个成长过程,现在看报表,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并不少,2008年、2009年的3000、4000家到现在已经有8000多所,很快就逼近9000家。

  提出“十二五”期间可以达到20%,是基于现在机构成长的态势,按照现在的政策支持和它的诊疗量发展趋势,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庄一强:现在说多元化办医,就是在现有金字塔边上,再建另外一个金字塔。另一个小金字塔,提出到2015年民营医疗机构的床位数要达到20%,公立的金字塔未来就是80%。

  但学界有讨论,认为20%不够,公立的应该占到市场的50%到60%,民营的占到40%到50%。目前,公立医院要改革,最重要是要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所以,50%到60%才是打破垄断的一个分界线。因为,民营医院在规模结构上有一定抗衡,到40%、50%的时候,才能与公立医院抗衡。

  顾昕:过去的五年内,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平平,鼓励半天没太大效果。主要问题是,不同医疗机构是否在同一个一视同人的制度环节中生存,如果一视同人,这个多那个少无关紧要。

  现在的一些游戏规则,使得民营医院发展滞缓。

  民营医院能否赚到钱,取决于医疗保险,没有医保,取决于中国有无富人。服务普通老百姓的民营医院就得成为医保定点,现在政策上没多大障碍了,但很多具体细化措施尚缺,导致政策很难落地。原本社会上对这些民营医院有很多歧视,最近两三年缓慢地消除了一些,但对营利性民营医院的歧视还存在。一是在发票环节;二是不同地区的医保部门能不能报销,方法是否统一的问题。

  医疗服务供给也与人事制度有关,如果按照统一的合同制,都可以流动,民营医院就可以找到好医生。 (来源:《经济观察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