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焦作新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提升我先行
唯有创新方能突破
项目建设进行时
新区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
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成果累累
春来东风劲 扬帆正当时
新区“创新提升我先行”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启动
夸夸咱的好闺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夸夸咱的好闺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付凯明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身患残疾的“五保”老人毋尚安大便失禁。听到老人的呼喊声,住在隔壁的她翻身下床,烧起热水,一点点地为老人擦洗身子、换上干净的衣裤,随后又将老人弄脏了的床单全部换新,直到老人安然入睡,她才放心地离开。

  如此感人的事,在她为敬老院老人服务的10年里数不胜数。她,就是被敬老院老人称为好闺女的新区苏家作乡敬老院院长李富新。

  从2003年开始,李富新应聘到苏家作敬老院当院长。从那时起,她就“搬”进了敬老院,用心经营着这个几十人的大家庭。虽然敬老院离她家只有短短的四五百米距离,但10年间,她居然从未在自己家里过过一次中秋节和春节。

  1月18日,周六。记者来到苏家作敬老院,见到了这位比老人亲闺女还亲的李富新。

  一进敬老院大门,便让记者惊奇不已。一所乡级的敬老院,被李富新打理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犹如置身于一座和谐的四合院一般。老人们围坐在活动室内听着戏曲,下着象棋,喝着茶水聊着天,一起幸福地安享着晚年。

  91岁的程保荣老人到养老院已经6年了,无儿无女的她把李富新视同亲生女儿一般。得知是来采访,这位耄耋老人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全靠俺富新闺女照顾,要不是她,哪有俺的今天啊!每天大清早就起来给俺梳头、叠被子,给俺说话解闷,给俺做好吃的,真是比亲闺女还要亲呐!”

  老人的肺腑之言,引得其他老人纷纷抢话:“俺都不叫她院长,都称呼她闺女。”

  “富新对我们这些老人付出得太多了,住在这里,有这样的好闺女伺候着我们,我们的生活美得很。”

  “在这里住了8年,要是哪天看不到俺闺女,我这心里边就难受得很。”老人们佛佛孩童一般,争先恐后地夸着他们的“好闺女”李富新。

  记者跟随着李富新,挨个查看老人的起居室,每一间的床铺都是干净整齐,没有一点异味。厨房的灶台和餐厅也被李富新收拾得井井有条。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个敬老院加上厨师、会计,连同李富新在内总共才5个人,而作为院长的她每月的工资只有1080元。李富新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室内清洁卫生,给老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她每天都用抹布、拖布把墙面、地面、窗台擦洗一遍,并定时开窗透换新鲜空气,保持寝室内无异味。

  院里有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李富新就亲自给他们端吃端喝,给他们擦洗身子、修剪指甲,如此善举常常感动得两位老人热泪盈眶,逢人便说:“亲闺女对俺也不过如此啊。”

  半天采访下来,让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感动和震撼!丹心伴日月,女儿千般情,是爱心驱动着这位农村党员、一位乡敬老院的院长在这块特殊的地带,把真情尽洒,把奉献的琴弦拨动。她将自己的生命轨迹与鳏寡孤独的老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大爱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大孝之歌。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