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一年一度的市两会正在召开。简朴、务实、高效,清新会风令人耳目一新,折射出执政理念、行政作风的转变。
与往年两会不同,今年的两会有很多变化:从市会议中心会场到代表、委员住地,门前没有庆贺拱门、红地毯,不悬挂条幅;会场内不摆鲜花、水果、矿泉水;一日三餐实行自助,不摆桌餐,不备酒水,不搞演出联欢;代表、委员集中乘坐的大巴没有警车开道……几天来,两会的变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过去两会很多文件都是硬皮纸做封面,今年都统一使用正常纸张,简报期数少了、页数少了、篇幅
短了,各种材料都明显瘦身。”市人大代表孟丽萍深有感触。记者了解到,节俭开会已成为共识。市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大会会务办公室能设在政协机关的都设在了政协机关,减少了5个原本设在宾馆的办公室。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对与会者的吃、住、用、行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瘦身。
其实,代表、委员的感触不止这些,除了形式上的精简,会议内容也力求高效、务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务实,回顾以往实事求是,分析问题不遮掩、不回避,文风朴实、内容务实、用数字说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就‘强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作了详细阐述,明确提出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确保三公经费下降15%以上。这些都传递了政府打造务实政府、廉洁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张丙山委员说。
同样,记者在各会场的审议、讨论中明显感到“穿靴戴帽”的少了,长篇大论的表态式发言少了,很多发言都是直面问题,简洁精炼。市人大代表李战通说:“好的会风,反映好的作风。其实,会议开得
好不好跟摆不摆鲜花、拉不拉横幅、挂不挂标语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开会的真正意义是总结工作、查找不足、集思广益、继往开来,只有工作干得实了,真正为人民群众办了实事,人民群众才真正满意。”
市民李先生从《焦作日报》的新闻报道上感受到了会风、政风的转变。李先生说,2月20日的《焦作日报》刊登了市领导与代表、委员共同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消息,只用了短短600字,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了代表、委员和群众。《我市创新农民工维权新机制为3万余名农民工讨薪7000余万元》这样一篇关注民生的报道在两会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放在一版显著位置,也是一个创新之举。
会风转变,折射的是作风转变。如何让好的会风、好的作风持续下去,广大代表、委员热切关注。在讨论如何遏制公车私用时,来自孟州市的政协委员杨思科讲了一个好例子:孟州市将所有公务用车统一贴上“公务用车”标志,这样公务用车就能得到纪检部门和群众的有效监督,自律意识也大大增强。
市人大代表申永琴认为,转变作风,就要在财政支出上更加公开透明。我们的财政投入、民生优先,不是说钱投入多了、投出去就可以了,还要在花的过程中贴近群众,多听听群众意见。建议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广泛地收集民意,合理安排资金,把钱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另外,投向民生领域的资金具体怎么分配、用到哪些地方,也要详细地向社会公布,以避免“糊涂账”,减少群众的疑虑和误解。
转变作风从哪儿做起?市政协委员郭晓黎认为,作风转变,思想解放是关键。解放思想,一是要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要从领导者向服务者转变,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新风扑面而来,新风传递的正能量让人们对作风转变、对高效政府建设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