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抓项目、强载体,重运作、促转型,谋长远、保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谋长远,赢得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之名。该委抓住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机遇,结合焦作实际,突出“转型”和“示范”,牵头起草了《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总体方案》,省政府于2012年2月11日以豫政[2012]14号文件印发实施。经过争取,在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点名焦作的基地和重大项目名列全省第三。
抓项目,筑牢焦作长远发展之基。该委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调结构、保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五年来建设省重点项目117个,总投资4674.4亿元,市重点项目751个,总投资3024亿元。
争资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该委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方向,加大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32.7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6.06亿元、省级资金6.71亿元。
促转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委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强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区和焦作新区建设。该委把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新增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目前,我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87.76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7家。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合”的要求,该委规划了180平方公里的焦作新区,编制完成《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出台了9项支持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
重运作,资源城市转型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享誉全国。该委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机遇,成功争取我市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五年来共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3.9亿元,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做法在国务院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2年11月,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保民生,件件实事暖人心。该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5年来,该委牵头筛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谋划推进了一大批学校、医院、住房、道路、供排水等民生项目建设;取消和停止征收140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37项;启用3206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对困难群众进行补贴。
■经济转型
在市发改委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于2010年顺利通过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期评估,享受2007~2015年度中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性转移资金的扶持。截至目前,该委已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近14亿元。此外,该委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先后为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米级新型管状长距离环保输送机、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亿Ah动力锂离子电池等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6000万元。
■工 业
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该委谋划运作了中国兵器焦作光电产业园、瑞庆年产61万台发动机等一批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并精心组织、包装和申报。5年来,累计为中轴集团、多氟多、中原内配、风神轮胎、辅仁药业、平原光电等企业的186个项目争取到国家重点产业振兴、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省工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6.5亿元。
■社会事业
2008年以来,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项目入手,共争取社会事业项目732个,争取上级资金8.3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达100亿元。这些社会事业项目,着眼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校舍安全、看病难、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计划生育和文化设施短缺等问题,主要以设施建设为主,建设教学用房、业务用房以及相关设备的配置。
■城市建设
2008年以来,该委累计争取上级供水、供热、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资金3.24亿元,新增供水管网337公里、供热管网16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6万吨/日、中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敷设污水及雨水管网289公里,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570吨/日、库容807万立方米。
■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该委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有关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以《政府工作快报》转发。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80.6亿元,增长33.4%;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增长47.8%。目前,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城乡一体的主纽带、科学发展的主载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口岸建设
2011年4月8日,由市发改委牵头筹建的焦作市口岸物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奠基。2012年12月,项目正式竣工,其主体工程荣获省“中州杯”工程质量奖。我市申报焦作综合保税区请示已上报省口岸办、郑州海关和省政府。焦作海关已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开关。
■农 业
牵头推进了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田间工程。2008年以来,该委谋划推进了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建设、水土保持、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等一大批项目,累计争取到国家和省资金超过10亿元。其中,为温县平安种业争取国家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资金1200万元,预计3年内可争取8400万元。
■服务业
牵头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累计争取上级服务业类资金1.1亿元,其中为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百家岩综合开发项目、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建设项目等8个文化旅游类项目争取资金4480万元,为河南德众物流园建设项目、温县小麦种子育繁推服务平台等12个商贸物流类项目争取资金3020万元,商务两区规划资金3000万元。
■基础产业
5年来,该委共争取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政策性资金10.71亿元。总投资27亿元的焦作东区热电项目,一台机组2013年年初已投产发电,另一台机组近期即将进入试运行;总投资54亿元的焦作龙源电厂项目,2012年年底获得国家核准批复,目前正在加紧现场施工;焦作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项目已进入国家发改委核准流转程序;投资10亿多元的焦作东和焦作西两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建成投入运营了长济高速焦作至修武段、二广高速焦作段,开工建设了武西桃花峪黄河大桥、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和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实施了林邓线焦作市界至月山、斗武线、冢沁线等一批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生态建设
牵头完成国家、省下达我市的节能降耗任务目标。5年来,累计为焦煤集团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等30余个项目,争取国家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专项资金3.5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7.6%,累计利用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赤泥、钛石膏、硫酸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3360万吨,年综合利用瓦斯气(折纯)2668万立方米,矿井水1.1亿立方米,年利用其他废旧资源50万吨。
■城际铁路
该委牵头建设的总投资97.6亿元的郑焦城际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目前已完成路基填方610万立方米,建成桥梁墩身570个,跨黄河大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郑焦城际铁路云台山支线项目正在加紧前期工作。
■自主创新
近年来,该委培育形成了风神轮胎、多氟多、中内配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了河南理工大学、思可达两家国家地方联建工程实验室,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建设零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地方联建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1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本版图、文由市发改委提供)
策划:吴国庆 稿件统筹:王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