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绽放,笑迎春回大地;金婚金曲,吹开尘封记忆:
五十年前的腊月初六,是我和老伴结婚的日子。半个世纪来,夫妻携手并肩,踏着四季的节拍,风雨兼程,走过了人生春的浪漫,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纯洁,在前进路上,留下了一连串的印记。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我俩有幸在同一单位工作,由相识、相知到相爱。情趣相投,许下了“手相牵,心相连,志同道合爱百年。谁要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的婚愿。
那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是个钱物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定情的礼物,也没有像样的婚礼。结婚那天,没有吹吹打打的鼓乐,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随身衣裳,平常模样。结婚仪式,是单位领导开了一个全体会,宣布我们结婚。婚庆喜宴,是请同志们吃了一顿捞面条。那时,国家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我们相应号召,举办了最简单而“时髦”的婚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我最喜爱的工作。我俩走了一辈子育人道路,从教四十多年,很少意志消沉。每天放学回家,相互大都是喜报连连。老伴说,她的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年终被评为学校的先进班集体、过去的一个学生考上北京大学了……我是搞教育行政的,我也告诉她,咱县(沁阳市于1989年撤县建市)被评为地区先进县了、咱县高考取得了好成绩、地区教育经验交流会要在咱们市召开了……一桩桩喜事,激起一串串骄傲。过去的学生,现在已长大成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党政财文青,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都有他们的身影,多数还是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可谓是群星灿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人辛苦为人甜,每逢想到这些,幸福感都会油然而生。
婚姻是美丽的,生活是苦累的。国事家事天下事,公事私事儿女事,事事牵心。漫漫五十年,风风雨雨,饱尝苦辣酸甜,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孤立无助。政事没有靠山,经济没人支援,家务没人帮忙,生活没人指点。父母早逝是人生一大不幸,对“家有一老,胜是一宝”体会极深。年轻的时候,工资很低,年年季季都缺粮,饥肠辘辘那是常事。工作的烦恼、生活的波折也会引来舌头磨牙,但也被宽容和理解驱逐得烟消云散,酸甜苦辣都甜蜜,风风雨雨总相随。半个世纪牵手,磕磕绊绊终不悔,始终是不弃不离,唇齿相依。我们的处事原则是,家里大事讲公平,小事讲亲情;对外是大事讲政策,小事讲和谐。让偶尔的摩擦成为生活的点缀。
改革开放,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上,我们不与别人攀比。虽然我们没有宝马,但生活更能脚踏实地,没有别墅,蜗居也有欢乐荡起。我和老伴整天骑着自行车来往,孙子说我们乘的是“二八大卡”,我也欣然同意这样的褒贬,因为骑车既绿色环保又能锻炼身体。居室虽小,整天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汇聚一起,谈国事、议家事平衡心理。老伴和老姐妹们经常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欢声笑语,余音绕梁。老伴还热心下一代的培育工程,去年还被评为焦作市关心下一代模范。我也用其所好,奉献余热,写书撰文,付诸报刊杂志,歌颂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老伴是我文章的第一个读者、评论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金婚岁月,年逾古稀,我们沐浴在金光灿灿的夕阳里,这是共产党给我们的幸福,是特色社会主义给我们的福气。满头银丝,是岁月的无私馈赠,满脸皱纹,是欢乐涌动的涟漪。现在,儿孙们都有自己的事业,重孙辈已牙牙学语、蹦跳绕膝。我们要知福、知足,珍惜夕阳,也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奉献余热,服务社会。
岁入新年,春意渐浓。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我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祝福所有中青年恩爱夫妻,用“心手相牵,健康长寿”祝愿天下老夫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