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明媚
在沁阳,体育场村村都有,不算是啥稀罕事儿,但是,崇义镇小金陵村的体育场却着实是村里人最稀罕去的地方。今年59岁的郑锡琴就是该村体育场的“必到客”。
小金陵只有800多口人,该村前年建的体育场,去年购置了健身器材,自从这些安置停当好后,这块亩把大的、原来少有人来的闲置地逐渐有了人气。
让这里彻底热闹起来的是去年5月份,村里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姑娘引进广场舞后。
“开始的时候人不多,现在都有将近50号人了。”郑锡琴说。她跳了半年多,最大的感受是“身体好了,心情好了,浑身可有劲儿。”
“以前村里的妇女们没事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大多都来小广场,有跳的,有看的,有锻炼的,比窝在家里强多了。”
村里对此也很支持,花钱装了两盏照明灯,购置了音箱等设备。
“我们每天傍晚6点多开始,一般跳两个多小时,有时候甚至跳到9点多。”郑锡琴说,“跳舞有意思,我原来颈椎、腰椎有毛病,现在舒服多了。有人腰上的‘游泳圈’小了,还有的竟然瘦了18斤。”
毫不夸张的说,广场舞改变了村里妇女的生活节奏。“原来都是五六点才做晚饭,现在四点多就开始做了,早点儿一吃、收拾收拾碗筷,不耽误跳舞的事儿。”
“一说跳舞,妇女们都可积极了。”郑锡琴一一列举开了,某某家的婆婆和媳妇每天都到,风雨无阻,婆媳俩还一起买了胶鞋,用在下雨时跳舞穿;东街的某某某,都65岁开外了,一点儿不比年轻人劲头小;每逢下雪,不用组织,大家都自发来打扫……
“大年初一下午,周围七八个村的队伍来俺村汇演。昨天下午,俺村的代表队还在镇里的比赛上得了个二等奖。”从郑锡琴的话中不难看出,小金陵村的“广场舞”真跳出了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