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媒体观点
“门难进”根源在于缺自信
“三天假”和“乌纱帽”
同声谴责“毒校服”
违者必究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难进”根源在于缺自信

作者:□任小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媒体探访发现,部分基层政府机关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江苏某地级市政府一名门卫称,可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可能给领导添堵的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2月20日《燕赵都市报》)

  在民众权利意识被空前“激活”的今天,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现象确实值得警惕,“改门风”已刻不容缓。

  政府机关“门难进”,把板子打在门卫身上肯定不合适。事实上,很多政府机关的门卫也是从物业公司聘请的,作为普通百姓,他们对很多群众遭遇的“麻烦”也感同身受,和他们有着一种天然的“共生机制”。然而,脆弱的饭碗却容不得他们乱动恻隐之心,久而久之,他们的行为难免被当地官员的作风“同化”。从某种程度上说,门卫的作风就是当地政府和官员作风的一面镜子。

  一些机关之所以“门难进”,看似为了维护正常的办公秩序,实质上是部分官员缺乏自信的表现。可以想象,一旦大门让公众自由进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也会随之增加,那么,一些官员的日常作为也就被放在了公众的眼皮子底下。如果开门办公,民众也会带着“麻烦”上门,“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但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所谓的“大事”可能不在话下,而有些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或许才是对其执政能力的真正考验。

  在部分官员意识中,把惹“麻烦”的民众挡在门外,就可以保全自己的颜面,避免因被监督、被堵门造成的难堪。但在这样一个“信访不如信网”的时代,今天你能躲过现实的麻烦,明天则可能被放在舆论的炉火上熏烤。

  监督的勃兴,现实的倒逼,已经容不得官员们用“铁将军把门”的方式来回避矛盾、掩盖问题。著名学者俞可平前不久说:“一个真正有本事的领导,是不会害怕老百姓的。”换言之,一个能为百姓办事的政府,也是不惧怕敞开大门的。我们期待,政府机关都能尽快开门办事,让官员们在做“小事”的实践中提升能力,推动更加良性的政民互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