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和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要努力走在全省城市新区前列。
——摘自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在焦作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重托与期待
市两会期间,新区人关注两会,更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关注该报告中对新区提出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犹如阵阵春风让新区人意气风发,精神振奋。
两会刚一结束,新区就迅速掀起了全面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热潮。新区人全面学,重点干。干就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这已成为新区上下热议的焦点,贯彻落实的重点。
该《政府工作报告》曾10次提到新区,13处以上或涉及新区的发展。
该报告在2012年工作回顾中指出:
●在“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中,两次涉及新区项目,一次是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次是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项目提前下线、批量生产,创造了新的焦作速度。
●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中,提到“新区行政区划调整全部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9%”。
该报告在2013年工作安排中要求:
●在“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中提到“不断深化与中国兵装、中国兵器、奇瑞汽车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
●在“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提到“编制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完善新区功能,加快中原路、中南路、世纪路西延、文汇路等道路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新河区域,力争3年内初步建成融高端商务、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
●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3次提到或涉及新区。一是“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推进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等项目;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推进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项目……”二是“加快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和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要努力走在全省城市新区前列”。三是“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成投用”。
●在“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到“加快建设城市水系,积极推进大沙河治理工程……”
●在“强力推进民生工作”中提到“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等项目建设”。
●在“强力推进十大建设”中3次提到或涉及新区。一是“在水利建设方面抓好城市水系,建设新区灵泉湖、东湖等水库,与新河、大沙河、蒋沟河贯通,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达48公里的水体景观”。二是“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6月底前黄河水进入大沙河;年底前灵泉湖形成水面1000亩以上……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三是“在发展载体方面抓好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焦作新区至少开工建设4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或商贸项目,新开工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0%以上。”
重任与希望
面对全市人民的重托,新区人从2011年的新区起步年抓实做起,在2012年的新区开发年,全力实施了“十大行动计划”,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5.5亿元,同比增长2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62亿元,同比增长2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40.6%。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
其中在2012年的项目建设中,全年安排建设项目129个,总投资460.4亿元,完成投资58.62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竣工项目20个。瑞庆发汽车发动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了我国汽车发动机建设史上的新速度。2012年,新区共签约各类项目117个,合同总金额268.9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
2013年为新区以“十大创新提升计划”为核心的创新提升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4亿元,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2亿元,同比增长5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7.5%;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42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7亿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5%,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2013年新区要在十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一是进入全省产业集聚区前十快;二是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突破100家;三是经济总量翻一番,进入全省新区前5名;四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一番;五是各项民生支出翻一番;六是城乡人均纯收入提高30%以上;七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八是城市主干道路框架初步形成;九是建成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国家级孵化器、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是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苏家作乡:突出特色树品牌
2012年,苏家作乡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工业增加值6780万元;引进市外资金8000万元;项目投入7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2013年,要积极稳步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5个项目总投资2.1亿元,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同时,要强化招商引资(目前意向项目有10个),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抓好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治安环境更加稳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有效开展。
宁郭镇:聚精会神促发展
宁郭镇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城乡融合进程”为工作重点,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大跨越。2012年,全镇生产总值预计达10.4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92万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322元。2013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突破552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0元。
阳庙镇:开拓创新谱新篇
2012年,阳庙镇项目投入完成2.1个亿元,占目标任务2亿元的105%;招商引资完成4.86亿元,占任务的101%,其中省外2.8亿;完成工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9%;完成营业收入4.2亿元,增长5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3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72.23万元,地税完成34.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20元,比去年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2013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增长33.6%;利税增长2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7万元,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目标6.24亿元;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1个。
李万街道:克难攻坚创一流
2012年,李万街道办事处项目建设成绩显著,目前辖区准备进驻及正在建的项目有40余个;招商引资又有新的进展;“三农”工作协调发展;惠及民生,构建和谐李万有新突破。同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该街道将继续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和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项目服务意识,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要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充分调解社会矛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发展社会事务,全力保障民生。
文苑街道:求真务实出亮点
文苑街道办事处,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共计进驻企业项目11家,基础设施道路6条。同时,招大引强。截至目前,共计签约开工项目4个,合同投资额共计19.6亿元。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起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和屯丽水湾小区围墙已建成,待土地手续办理完毕后将尽快开工建设;芦堡碧莲小区二期,生产安置项目,开发商正在做整体规划方案;仇化庄住宅小区二期联合开发协议已签订;永兴屯翠福园小区围墙和道路已建成;张建屯安置小区联合开发条件已确定;住郭庄村拆迁协议书已签订90%。
文昌街道:项目带动谋跨越
2012年,文昌街道办事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6.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4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74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9%;利税达4.12亿元,同比增长9%。2013年文昌街道主要预期目标为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利税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强力实施招商引资;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办好惠民实事;狠抓社会稳定,维护发展环境;强化组织建设,打好基层基础。
“十大创新”,风声水起,气势恢宏
●创新提升一
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惯性思维,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创新的理念提振信心,以创新的举措提升产业,以创新的气势提升形象。进一步拓展思路,就是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谋划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实现新区的市场化运作、经营性管理、创新型发展。市场化运作就是要求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凡是能够推向市场的事情尽量推向市场,充分发挥新区“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积极探索,就是要重点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完善基础支撑能力、加强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完善投融资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创新活动,落实创新方案,为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动力。
●创新提升二
创新项目工作机制,提升发展后劲。今年,全区计划实施项目169个,总投资569.6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7.1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7个,总投资266.9亿元;新开工项目112个,总投资302.76亿元。
●创新提升三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产业层次。今年,新区招商引资要实现“1166”工作目标,即全年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亿元以上项目66个。其中,新区班子成员各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个,高新区班子成员和副县级局办各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个,科级局办及二级机构各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个,乡镇、街道各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个。
●创新提升四
创新工业经营理念,提升经济支撑力。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实现55亿元。
●创新提升五
创新服务业发展思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一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当前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201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要同比增长15.3%以上。二要加大支持力度。三要突出项目支撑。
●创新提升六
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提升民生质量。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新区整体教育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初中段布点建设,完善河南理工大附中、文苑中心小学等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包装打造张庄中学名校品牌,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重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建成4所高标准、普惠性幼儿园;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二要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扎实推进与焦作同仁医院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区级新农合定点医院,建成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5个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项目,完善新区疾控中心功能,提升疾病预防能力。严格落实医改政策,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要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启动苏家作明清古民居和宁郭古城的保护开发;保护发展苏家作龙凤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四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失地农民养老补贴发放办法,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对用人单位招用辖区农村劳动力实行社会保险补贴,促进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成立新区慈善总会。加快推进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新区老年福利中心。
●创新提升七
创新产城融合,提升发展承载力。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中南路、南洋大道、西经大道、黄河路、滨河路、韩愈路等20条道路,新增道路里程45公里,初步形成新区外部环状交通体系和内部道路网;开工建设南海路排水管网、东区雨水管网、中原路污水泵站等项目;建成2个垃圾中转站和3个公厕;实施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以“绿在新区、美化环境”为主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道路绿化、补植补造3.6万平方米,全年新增绿化面积415亩。开工建设沁泉园、生态广场等生态园林项目。加快新区水系建设,配合实施好大沙河治理、新河改造、平原水库、引黄入焦、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工程,努力建设魅力新区。
●创新提升八
创新“三农”发展方式,提升城乡统筹水平。全年至少新开工建设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不低于5000亩。2013年,要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家,培育市级明星合作社1家、龙头合作社3家,区级明星合作社2家、龙头合作社5家,建成省级示范社1家。
●创新提升九
创新管理体制,提升发展活力。一要创新财政管理。集中财力向重点项目倾斜、向公共服务倾斜、向民生领域倾斜。二要创新投融资管理。组建新区投资集团,今年融资规模要在10亿元以上。三要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提升十
创新党建工作,提升组织保障能力。一要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二要创新干部队伍建设。三要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四要创新党风廉政建设。五要创新机关自身建设。
(本版文图均由新区党工委宣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