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LOGO越大越有型”、“手机铃声调成英文歌”、“把旅行箱的国内标签换成国际标签”…… 春节前后,一个《春节衣锦还乡装腔指南》的漫画视频在网上蹿红,种种招术被网友归纳为“中国式装腔”。 (据《中国青年报》)
春节回家过年你装了吗?这个问题或许不方便回答,因为我们都是要面子的人。但这个“指导”我们“装”的视频受热捧说明了生活中“装腔作势”的人相当普遍。
过年回家带些礼品是应该的,但要量力而行,“打肿脸充胖子”是很不理智的。与“打肿脸充胖子”相比,该视频中的很多技巧虽然没有真正对钱袋子“伤筋动骨”,但也使人感到愕然。
为什么要装呢?答案是:我们把幸福寄托在了他人嘴上。
春节,“恐归族”恐怕也是没勇气面对别人的议论。长期以来,我们社会的攀比之风盛行。诚然,比较本身没有问题,很多时候通过对比还能激励我们更加进步,但问题是,当将拥有金钱和权力成为考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时,盲目而低俗的攀比之风就将产生负面影响了。穿名牌、开豪车、住洋房的人被认为是成功者,有门路、能办事的人被赞为“有本事”,而失败者甚至连起码的人格尊严也得不到。应该说,功利的评价体系已经深深影响了社会,“中国式装腔”多少显得被动与无奈。
笔者认为,与世俗的评价相比,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内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幸福是一种感受,取决于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的需求,世俗的评价仅是外部环境的一部分,人为地将它放大则是以偏概全。
另外,我们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众心理,“破窗效应”常常使我们不自觉地加入到了不良风气群体的队伍中。如果每个人都在迎合,而不是尝试着改变些什么,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只会越来越差。笔者认为,不仅是成功者,对于每一位奋斗者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