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确保“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孙立坤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要围绕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坚持五个持续。
一要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持续抓好粮食生产。要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要落实农业生产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支农富农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主动性和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力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
二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农民转移就业促增收,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和创业指导,加强技能培训,完善扶持政策,维护好农民工权益。要调优产业结构促增收,加快种植业结构向园艺业调整、大农业结构向畜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向农产品加工业调整,挖掘创收增收潜力,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要提高生产流通效率促增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降本增效,综合施策,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14820”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要求,制订完善产业规划、村镇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规划等各级各类专项规划,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公共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要推进人口转移,要按照省“双百”计划研究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延伸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推动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全面完成三年内解决平原区村村通和山丘区群众吃水问题任务,推进6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持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要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集约化水平,壮大产业化集群,提升组织化程度,强化社会化服务。
五要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水利建设,加快蟒河等8段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司家沟等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孤山湖水库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运作好引黄灌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灌溉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要加强林业建设,加快建设南太行生态景观带、林邓线两侧绿化和环城森林公园体系,力争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16万亩。要提升农机化水平,新增农机具50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