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对焦作农业农村工作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这一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大局,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呈现出持续向好、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许多工作走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列。
这一年,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
这一年,现代农业发展强劲,农业产业化集群在怀川这片热土上强势崛起。
这一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局良好,一大批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
……
看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有七大亮点。
亮点一: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我市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强化管理、科学应对,粮食总产达到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实现“九连增”。其中,夏粮单产511.1公斤,总产108.2万吨,单产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秋粮单产488.7公斤,总产96.6万吨;修武县王里张屯玉米万亩示范片单产达863公斤,郇封镇7.1万亩整建制示范片玉米单产达758公斤,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
亮点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我市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13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7525元高出2588元,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412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6.98元,同比增长8.6%,是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工资性收入达到538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11.56元,同比增长17.7%,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
亮点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我市抢抓国家、省加大农业投入的机遇,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项目。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建成高标准粮田55万亩。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完成孙村、张洼、西孟庄等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新增农机具6676台,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居全省第一;玉米机收率达到91.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居全国前列。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完成造林14.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文昌路、詹泗路等10余座跨渠桥梁建成通车,圆满完成了南水北调临时用地移交和返还复耕工作,受到了国务院调水办通报表彰。气象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建成2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90%。
亮点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势头强劲,全市九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6.1%。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快,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温县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林科学院、博爱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全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总产量4.8亿斤;“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总产值达42.8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9.6万亩;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21万吨、30万吨和27.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
亮点五: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我市着力抓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顺利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河南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加强农业科技流动大学建设,设立了151个村级科技指导工作服务站。
亮点六:农村民生持续改善
我市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68个,建成住宅楼530栋,节约土地4748亩,入住群众4.3万人。完成平原区7.3万人村村通建设任务,解决了10.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广利、引沁灌区共引水5.5亿立方米,灌溉耕地67万亩。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00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处。完成94个整村推进项目、18个科技扶贫项目,使2.23万人脱贫。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62个,新建改建农村商业网点176个,新建农村公路266公里,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改造任务。
亮点七: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粮食购销企业战略重组,整合6家市属粮食购销企业,成立了焦作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商行工作,全面启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和支付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家庭承包率由57%提高到75%。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成效显著,覆盖全市82%的行政村,共筹资4547万元。
压题图片:肥沃的田野。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