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昨天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夯实农业基础,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为现代农业发展、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市将狠抓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强化要素投入,创新发展机制,破解瓶颈制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向高标准粮田建设集中,统筹安排项目,投向高标准粮田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市在现有55万亩高标准粮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农田基础设施,力争今年高标准粮田在90万亩以上。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撑。我市将采取有力措施,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要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推动种业发展。重点选育一批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玉米新品种,继续保持我市粮食高产优势。支持引导28家种业企业进行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集团,提升我市种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种业健康发展。二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继续抓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办好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培育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工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开发工程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型科技团队等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今年要以更大的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积极申报2~3个大中型灌区,扎实推进引黄灌区建设,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善防洪保安体系建设,完成司家沟等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大沙河等8段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在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方面,充分发挥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优势,巩固提高主要粮食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林果、“四大怀药”、蔬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重点抓好玉米烘干机试点工作。新增各类农机具500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主要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三是加强气象服务工作。今年年底前在所有乡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覆盖全部行政村,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能力。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
2013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要求,夯实农业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创新驱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的目标任务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利税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