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收入倍增。
——发展高效种植。我市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子、“四大怀药”、无公害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全市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种植面积要分别稳定在60万亩、20万亩、65万亩以上。
——发展规模饲养。我市充分利用奶牛大县、肉牛大县、世行项目和标准化规模饲养等资金,强力推进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场比重。新建5个畜禽标准化示范点,建成1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场。
——拉长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集群一头连着生产基地,一头连着市场,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技术、信息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面品、乳品、肉品、怀药等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重点扶持6家国家级、30家省级、10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以优质、营养、方便、卫生、安全、规范为着力点,以满足主食供应、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和扩大有效需求为目标,规划建设主食产业化园区,建成20家主食便民连锁店,推进主食产业化。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农企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化发展中受益、在产品加工转化中增收。
——加强技能培训促增收。我市要加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实施力度,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村干部、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落实好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涉农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在农业生产领域创业,落实资金、项目、金融等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