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在孟州市美发圈里,“头领组合”理发店可谓口碑颇佳。多年来,“头领组合”的创办人杜海立带着他的一帮弟弟妹妹,从小做到大,从弱做到强,慢慢成为当地小有影响的美发老店。
今年36岁的杜海立是孟州市化工镇人,已在理发美发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15个年头。回忆一路走来的坎坷,杜海立说,干什么事都不容易。1999年,杜海立在化工镇农村老家开了一家乡村理发店,主要业务也就是给周边的群众简单剪个发、刮个脸。这样子混了几年后,杜海立觉得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心里总不是滋味。看着丈夫常常没精打采的样子,和杜海立一起干美发的妻子贾雪荣坐不住了,夫妻俩一起陷入犹豫中,不知前方的路在哪儿。
经过不断参观学习理发技术,杜海立决定重整旗鼓,沿着理发这条路继续走下去。2005年8月,杜海立拿着从父母、亲朋那里借来的3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在孟州市区的清风路上开了“头领组合”理发店。尽管条件相对简陋了些,但从“头领组合”诞生的那天起,杜海立就高度重视信誉和质量,要求每个员工对顾客的服务态度,都要像对家人一样温暖。
这些年来,正是靠着“用心服务,感动顾客;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诚信服务理念,“头领组合”经营得越来越好,影响力也在一天天扩大。2012年8月,经过几年的打拼,杜海立又在孟州市合欢路上开了一家新店。现在两家“头领组合”美容美发店,面积加在一起达到了300多平方米,拥有理发美发师25名。
“头领组合”的员工多是“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杜海立在生活上像大哥哥一样爱护,在技术上像严师一样传授给他们技艺。这些年来,杜海立每天早上9点钟开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雷打不动地开20分钟晨会,让每个人用心感恩社会的培养、父母的养育、顾客的青睐,从思想上把大家凝聚起来,再教育他们把所有的感恩,变成具体行动回报社会。
去年5月,杜海立带着这帮弟弟妹妹来到孟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给那里的聋哑孩子洗头、理发。他们还到敬老院献爱心、下乡义务服务等。
杜海立还在去年新店开业时,对“头领组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让每名员工都成为股东。他说,他现在已把理发当成一种事业去做了,之所以用这种方式经营,就是想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继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娴熟的美发师、美容师。
杜海立在为顾客理发。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