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建院于1953年,她的前身是沁阳市城关镇卫生院,1991年11月改建为沁阳市红十字会医院,2000年6月更名为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外保留沁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的牌子)。经过近60年不懈努力,该院现已发展成为就医环境舒适、专业水平突出、医疗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拥有职工26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97%),编制床位22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5月医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强力实施育名医、建名科、优设备、强服务的医院发展战略,医院社会信任度、满意度逐年提高,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现代化,医疗质量求得领先
该院持续深入地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及“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坚持把加强二级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病人安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严格按照《二级医院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诊疗操作规范及监督机制,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检查与考核,尤其加大对核心制度和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与标准落实情况的督察力度,坚持实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讨论制度等,发现问题,随时督促整改。
该院坚持实施专科带动战略,如眼科的白内障复明,五官科的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突发性耳聋等的手术治疗,中医科的中风后遗症、男女不育不孕等的辩证施治,妇产科的无痛分娩,各种产科并发症、子宫肌瘤、宫颈癌的治疗,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康复锻炼的脑梗塞及其后遗症的治疗等,深得沁阳市及周边县市人民群众的信赖。
2006、2007、2008、2009年该院连年被焦作市卫生局授予“医院管理先进单位”,并通报表彰。中医工作通过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的评审,被确定为河南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这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该院管理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医院业务收入及住院人次等逐年提高,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581.6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280.00万元。住院人次从2005年的2037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6809人次。
文化特色化,红十字精神成品牌
该院先后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医院文化建设年”、“医德医风建设年”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常抓不懈,坚持“病人至上,真诚关爱”为医院文化建设主题;“技术优势+服务优势+信誉优势”为医院发展战略;“人道、博爱、奉献、诚信”为职工行为准则;“患者、医院、职工利益的和谐统一”为医院经营之策;“帮助困难群体,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医院的义务和职责。努力培养职工“关怀伤困的爱心、救助弱者的善心、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责任心、忠诚红十字事业的热心”,教育全体职工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人人争当医院的“爱心大使”,让每一位来院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来自红十字会医院的关爱与温暖,感受到红十字会医院与其他医院的不同所在。
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把病人的满意当作唯一标准,接待患者热心、对待患者关心、医护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接受意见虚心,力争让病人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已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已成为推动该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该院已成了传播弘扬红十字精神的主阵地。
救助社会化,人文关怀赢得掌声
医院成立了专门的“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残疾、贫困等困难群体进行调查登记,提供医疗、生活等救助。2005年以来,该院先后8次同香港天邻基金会骨科医疗队合作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等肢体残疾患者368人,免费做矫治手术627台,使他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免除费用达482万元。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1350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坚持每年开展2~3次大型义诊和送医送药送温暖到福利院、聋哑学校等活动,受益者达万人次;为电工、驾驶员、教师、公安等特殊行业人员举办以触电、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情况下的急救及自救、互救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1场次,培训人员达740人次;2006年,分批为全市329个行政村的红十字急救站培养专业技术人员427人,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及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7年10至12月3个月的时间里,该院同卫生部“健康快车”合作为本市及周边县市的137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1380例,免除费用达802万元。
2008年5月12日和2010年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后,该院全体职工率先在全市积极捐款,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捐款19万余元。
在全院200余名职工中,有80%以上的人参与无偿献血,有80多名职工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履行红十字会义务和职能,密切了红十字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人民群众对红十字会的认同率不断提高,连续多年在全市行风评议中,该院的社会满意度达到98.5%。2012年2月被焦作市纠风办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2005年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命名为“中国红十字会沁阳医院”,先后被授予省红十字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救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等,2011年被焦作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团队。
体制惠民化,便民服务率先示范
按照上级新医改工作部署,医院积极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制定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和考评及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指标达标。基本药物使用占药品使用的比例达70%,严格的标准控制促进了医生用药的合理性、科学性。2012年,共销售药品1351.04万元,让利群众202.70万元。
“按病种付费”制度作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该院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专家组,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列出了62种疾病实行“单病种”管理,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保证了该项制度的规范实施。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按照上级要求,该院从2012年4月8日起在全市率先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同时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进行动员,使每位职工都熟悉和了解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作流程。
从实施“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以来,进入“先住院、后付费”程序的患者占到住院患者总数的63%。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12年6月份,该院对全院包括职能、临床、医技、后勤等在内的30个科室46个管理岗位的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通过个人申请、竞聘演讲、评委打分、职工满意度调查、任职公示等程序并经医院岗位聘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有44名同志获得任命,成为医院中层领导。同时,还制订了《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所有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奖金分配向一线倾斜,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岗位倾斜。
该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安装了医院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HIS),包括的模块有门诊药房、药库、收费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系统以及住院护士站管理软件,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电子病历,门诊医生工作站,新农合接口软件和档案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实现了与新农合系统的数据传输工作,住院病人住院信息资料和后勤物资的电子化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
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文图均由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