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博爱县紧扣“老百姓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求发展”的工作目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百姓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各项卫生事业快速、协调发展,提前实现了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
完善硬件设施 就医环境持续改善
2012年,该县重点加强“四个中心”建设,即以人民医院、中医院建设为重点的医疗中心;以妇幼保健院建设为重点的保健中心;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为重点的预防中心;以卫生监督执法、120急救指挥、综合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和新农合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目前,该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已建成投用,新增床位300张;县中医院投资2000多万元的扩建项目已完成可研性报告分析,并争取到20万元中医防治艾滋病项目;县妇幼保健院利用国家妇幼能力建设资金210万元,对门诊楼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60张;争取国债资金400万元建设的县疾病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大楼项目和425万元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管理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图纸设计。此外,该县还争取到磨头镇卫生院、张茹集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国债项目资金330万元和孝敬镇卫生院、柏山镇卫生院医技楼及月山镇卫生院门诊楼等2013年国债项目资金495万元,大大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
狠抓服务质量 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该县以“强化医院管理,狠抓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按照“搞好安全是底线,乱收费是高压线”的要求,狠抓规范执业,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岗创建”“技术操作竞赛”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医疗技术人员培训。该县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累计培训2300人次,参加省、市母婴保健技术培训83人次,培训乡村医生170人次、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12人次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41人次。二是规范诊疗行为。该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路径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完善合理用药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开展了处方季度评比、“双十”公示等活动,有效规范了临床路径管理和用药行为。
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该县以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加大中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技术帮扶力度,开展多层次师承教育,鼓励老中医带徒;开展在职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300人。同时,该县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大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支持县中医院脑病科、康复科和心病科申报省、市级特色专科,不断提高全县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巩固提高 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推进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夯实三级保健网络。该县完成了238所一体化管理卫生室的设置工作,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和一般诊疗费补偿三方面给予补偿。
拓展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升均等化水平。该县着力拓宽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加强内涵建设,通过采取经费“先期预付、考核兑现”的办法,保证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每一个服务对象。2012年,该县共建居民健康档案34.69万份,建档完善率达99.1%,提前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
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保证全县食品卫生及公共卫生安全。该县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与“四大放心工程”创建示范店活动,创建了以沁园春为代表的“四大放心工程”示范店,全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规范流程 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该县建成了全市首个新农合服务大厅,将新农合政策咨询、转诊办理、参合信息修改、儿童大病救助审批等业务集中,实行一站式服务;将二级审核改为三级审核,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书,新农合管理中心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杜绝违规现象;实现和省、市新农合平台的顺利对接,参合人员在省、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时在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即能领到新农合补助。目前,该县县外转诊率达9.96%,提前实现了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
据介绍,去年4月1日起,该县在3家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同时,该县制订下发了《博爱县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去年4月28日起,在3家公立医院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新型诊疗服务模式;同年8月21日开始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广这一诊疗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医患关系在新模式中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王晓波 侯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