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者,英姿勃发、勇猛奋进之貌;“陟”也,登高涉险、勇于攀登之相。这不,心高志广、敢于担当的武陟,转型示范目标赫然:建设活力武陟、畅通武陟、生态武陟、魅力武陟、和谐武陟,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转型示范路径清晰:“三化”协调,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城市、做大旅游、做活商贸、做好民生。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孙国利
(一)“武”者,英姿勃发、勇猛奋进之貌;“陟”也,登高涉险、勇于攀登之相
“武”与“陟”,辩证统一,可谓武陟人心高志广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借此,秉承“厚德、包容、笃行、进取”这一武陟精神的武陟人,挺立于转型示范的“潮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武陟声音:我不引领,谁引领?我不示范,谁示范?
成效如何?2012年,面对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整体低迷的宏观背景,武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二)转型示范,人所共向,究竟该咋干
武陟之转型示范,始于改革开放。以雄厚的农业积累为基础,武陟工业异军突起,一路走来,一路辉煌。您看,郑州日产、国药集团等国字号企业抢滩入驻;江河纸业、斯美特食品从“省强”向“国强”进发,长江制动器稳居行业前沿……
但深入思考,武陟的转型示范,成绩固然可喜,隐忧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大而不强,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城镇化水平不高,发展后劲堪忧。
咋办?武陟为转型示范定调:建设活力武陟、畅通武陟、生态武陟、魅力武陟、和谐武陟,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基本途径是“三化”协调,着力点是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城市、做大旅游、做活商贸、做好民生。围绕总的指导思想,工业发展确立了“334455”工业振兴计划,招商引资确立了“2445”招商行动计划,城镇化建设确立了“八区四路”主战略等具体的思路和载体,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强化了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
(三)农业是基础,一刻不能丢
2012年,武陟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达54.63万吨;全县新建杂果基地6120亩,发展水景莲藕基地5050亩,新种植温室大棚蔬菜2万亩,发展优质水稻10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首家注册成立了横跨焦作、新乡两市四县的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8家;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1万亩;开工建设西滑封中心社区、谢旗营中心社区等17个新型农村社区,投入资金3.8亿元,建设住宅楼70栋,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四)工业是引擎,须臾不能放
这一年,武陟以江河纸业、斯美特食品、容生制药、绿宇化工为龙头的造纸、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不断膨胀规模,完成增加值87亿元,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3%;以皇马挂车、无暇航空、鑫凯科技、金滔电缆为代表的专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从低端加工到循环增值,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新型工业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这一年,武陟骨干企业持续壮大。天津药业与国药集团、新里程与郑州日产成功合作,大指公司、皇马公司分别进入全国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业重点企业行列,斯美特食品公司被评为中国粮油百强企业。
这一年,武陟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个,6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申请专利209件,117家企业消除零专利,江河纸业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做强工业,离不开项目,工业转型升级,更离不开项目。聚焦2012年,武陟县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高潮迭起、成绩斐然。去年6月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武陟对接央企活动,一次性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在全省开了县级对接央企的先河;去年11月23日,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县情说明会上,成功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去年12月2日,在上海建国宾馆举行的县情说明会上,成功签约16个项目,总投资达93.3亿元。去年全年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261个,完成投资86.8亿元;88个市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比例占市定目标的176.3%,位居全市第一;投资20亿元的郑州日产武陟东辰汽车产业园、投资13亿元的山煤集团煤炭物流园、投资10.5亿元的新奥新能源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辅仁药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五)新型城镇化,老百姓的向往
从旧时的木栾店,到现在的八区联动,武陟城区面积从4.5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不足3万人上升到20万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这些数据记录着武陟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足迹。
本着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目的,武陟县一次性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对全县城乡发展整体规划,启动了八区建设,新修改建道路20多条,特别是投资19亿元在老城区实施了包括1个广场、3个入城口、5个公园、7条道路为主要内容的“1357”工程,完成30万平方米和谐拆迁,龙源路、詹泗路城区段等道路改造升级全面完成,总投资近10亿元的詹泗路改线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并启动实施,武陟将结束大型车辆穿城而过的历史。行政区划调整取得重大突破,顺利实现“撤二设四”,撤销龙源、木城2个乡镇,设立龙源、龙泉、木城、木栾4个办事处,搭建了“新兴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
不破不立,在加快城乡发展的进程中,拆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保障工程。武陟秉承拆迁为民的理念,通过土地置换、建设安置房、足额补偿等政策,创造性地实现了依法拆迁、稳定拆迁、和谐拆迁。与此同时,加快城区工业企业搬迁,16家企业已在城北重工业区开工建设,腾出的土地将用于建设城市游园、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市整体功能,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这一年,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专项治理,武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六)执政之要,重在民生
2012年,武陟民生质量全面提升。
这一年,武陟实施了民生“四个十大工程”,按照人均300元的标准普涨职工工资,在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为全县8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补贴。
这一年,武陟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慈善工作网络,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这一年,武陟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被教育部确定全省首家国家教育科研实验区。
这一年,武陟启动了县医院迁建工程,建成投用了第四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
这一年,武陟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创建了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从医疗、教育、卫生、社保等多层面提升了服务能力,保障了群众生活。
这一年,全县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2亿元,让发展成果如春风化雨,惠及75万人民群众。
(七)转型跨越正当时,富民强县正当时
武陟,作为我市转型示范的桥头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为建设繁荣富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新武陟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