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多媒体教学。 原文钊 摄
市教育局局长马秀泉(左三)在马村区副区长孙振清(左一)和马村区实验学校校长陈海琴(左四)的陪同下,到学校指导工作。 马 实 摄
马村区白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国强(左二)在陈海琴(右二)和马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张秋香(右一)的陪同下到学校检查工作。 马 实 摄
坐落于解放东路的马村区实验学校,始建于2003年,是由马村区待王街道白庄村投资兴建的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经过10年的大胆革新和不懈努力,该校从最初拥有500多名学生的小学发展到现在拥有初中部和小学部共2600多名学生的学校,各项成绩稳步提升。
2005年,在马村区全区范围内的校长竞聘中,陈海琴校长竞聘上岗,带领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使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2009年,时任白庄村村委会主任的卢国强兼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不断加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更换多媒体教学设备,修建塑胶田径运动场、中学部学生公寓,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办好教育,就必须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彻底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用待遇留住人才。”卢国强说。
2010年以来,马村区实验学校又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再次飞跃,连续三年焦作一中升学率全市第一;2011年、2012年连续获得市政府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如今,该校已从建立之初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华丽蜕变,成为今天成绩骄人、备受瞩目的名校。
学校教学楼。 原文钊 摄
短短几年间,马村区实验学校是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的呢?该校校长陈海琴说:“近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抓细节、促规范、重养成,走出了一条特色德育教育之路,同时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抓细节 促规范 重养成
成才先学做人
“成才先学做人,德育教育是办学之本。”陈海琴说。马村区实验学校在市、区两级教育局正确领导下,一直将德育教育作为该校的品牌和龙头工作来抓。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该校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德育教育模式,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该校实行值周班制度,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每个值周班负责学校一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校风督导、车辆管理、卫生督导、文明督导、常规活动检查、就餐督导、阶梯教室管理等,不断补充完善,丰富内容,初步形成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该校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该校是半寄宿制学校,学生出入管理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为此,该校制定了严格的学生出入校门制度与请假制度,给走读学生与寄宿学生分别制作了不同颜色的实名胸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佩戴胸卡,走读生非请假不得外出。这些措施,既实现了走读生和住校生出入校门的规范管理,又起到了教师在学校内对全体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监督的作用。
细节管理、严格管理,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为保障学生安全与教学秩序,该校实行领导值班制度,规定了详细的值班流程,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教学秩序、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公寓楼管理、就餐秩序等,每天值班领导要将当天的值班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交给校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就餐管理上,该校实行就餐座位实名制,将学生名字贴在餐桌相应位置,便于监督检查,并对学生就餐秩序和保持餐桌、地面卫生提出严格要求,安排值周班学生进行督导检查,与班级考核挂钩。在公寓楼住宿管理上,该校建全了由值班领导、值班教师、生活教师、学生会寝管部组成的住宿生管理网络,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学生在公寓楼内的起床、熄灯、早操、内务,都有专人负责、专项检查。在课间操管理上,学校对学生的集合、做操、跑步作出严格规定,每次课间操后,德育校长进行讲评,每周学校评选出“阳光体育示范班级”,并举行授旗仪式。如今,该校杜绝了课间操散漫、松垮的现象,整齐的队伍、响亮的口号,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是该校始终坚持的信条。针对违纪学生,该校德育处建立了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学校还成立了德育培训班,利用星期五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德育帮教工作。德育帮教不是简单的说服、惩罚,而是针对违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违纪原因,举办各种主题活动,用爱心去关怀,用耐心去感化,让他们体验到实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讲奉献 转作风 强素质
名校必有名师
“马村区实验学校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始终不渝坚持打造一支有教育理想的团队。”陈海琴说。
实验学校的领导集体,是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他们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教学与教研工作。
陈海琴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同时负责英语学科教学研究。业务校长秦江波担任历史课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工作,还负责政史地学科教研。德育校长郭良臣担任数学教学,并负责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后勤校长马小武负责语文学科。教导主任杨海宏、办公室主任王趁意除担任物理课教学工作外,还负责理化生学科教研活动。德育主任李彦民负责体音美学科教研工作,并担任七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马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张秋香、副校长王仁和,已届耳顺之年。他们从教四十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是凭着对教育的一腔忠诚,仍然兢兢业业奋斗在教育一线。
实验学校的领导班子,就是这样不知疲倦,默默奉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钢班子带出铁队伍。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是我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实验学校教师精神的写照。”陈海琴说。在实验学校,活跃着一大批既有教育理想,又能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优秀教师,刘玉芳就是众多优秀教师中的杰出代表。她自2011年9月由体育教师转行担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以来,所带领的班级两次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保持年级第一名,校运会和演讲比赛获得两连冠,两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文明班集体,并获得“雷锋式班级”荣誉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也许我们不是最棒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努力,明天我们闻到的必将是那腊梅傲放枝头的幽幽清香!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努力,我进步,我坚持,我成功。这句话不仅是要求学生做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因为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更相信坚持的力量!”刘玉芳老师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全体实验学校老师的心声。
攀高峰 勇夺魁 不懈怠
视质量如生命
扎实的德育教育,过硬的教师队伍,成就了马村区实验学校今天的辉煌。在2012年的全市中招考试中,该校337名毕业生,12人被北大附中宏志班录取,76人被焦作市第一中学录取,43人被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录取,我市四城区前两名均为该校学生,再次创造了焦作市第一中学升学率第一的优异成绩。同时,该校在我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排名中,从2011年的第五名,跃居2012年的第二名,连续两年获得市政府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在初中升学率稳步提升的同时,马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2012年6月,在全市统考中,该校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名列全区第一名,且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成绩。小学部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该校小学部排演的课本剧《金色的金钩》、器乐合奏《鼓庆盛世》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焦作市第七届艺术节,该校的课本剧、器乐合奏、舞蹈、合唱等节目,获得六个焦作市一等奖。
“教学质量不只是分数,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体质的提升,同样重要。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体魄,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如果文化课成绩上去了,而学生体质下来了,就是学校教育的悲哀。”陈海琴说。为了践行这一教育理念,该校切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行每天两个课间操制度,举办“阳光体育”联赛。经过不断努力,该校学生体质明显提高,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在今年寒假前的体育成绩测试中,该校学生冬季体育成绩较往年同期有了大幅度提高。2012年春季马村区田径运动会,该校小学部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2012年秋季中学生篮球赛,该校中学部获得冠军。
2013年,该校将坚持精细管理、创新管理的学校管理理念不动摇;坚持严格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学生管理理念不动摇;坚持自主思索、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动摇;坚持业务素质、文化素养与幸福生活和谐发展的教师培养理念不动摇,在市、区两级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不懈努力,浓墨重彩续写新的辉煌。
学校荣誉墙。 原文钊 摄
“阳光体育”活动。 原文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