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政府给俺村硬化了道路,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以后再也不用为行路难、吃水难发愁了。”日前,面对笔者,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庞冯营村党支部书记庞福平欣喜地说,“现在,村两委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下一步,俺村要用好上级产业扶贫政策,抓好产业发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庞冯营村的发展变化是马村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农林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政策,积极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金整合,快速推进扶贫工作进程,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该区有13个贫困村实现了“五通两建”,产业化扶贫工作已见成效,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加强。
调查研究提对策。“村民富不富裕,道路就是个问题。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难进去也难出来,咋能富起来。”该区扶贫专职人员边调查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边总结问题所在。为了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该区组织扶贫专职人员,深入贫困村的田间地头、群众院落,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摸清群众的真实现状,认真撰写了《马村区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对策》,为制定扶贫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扶贫工作抓根本。要解决贫困村人才缺乏这一难题,就要从提高贫困村人口素质入手。首先,政府帮助学校进行改建。近年来,该区投资48.72万元,新建校舍372平方米,扩建校舍600平方米,改造危房500平方米,解决了1390名学生的就学难题。其次,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该区投资74.5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8座共1961平方米,丰富了2000余名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三,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该区组织贫困村青壮年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转移就业培训,全面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目前,该区已培训2000人,其中转移就业1500人,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产业扶贫见成效。为了改变贫困村农业产出效益一直较差的现状,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一是扶持特色种植。该区投资100余万元,对南岗等贫困村的薄皮核桃和仓上村的食用菌大力扶持,目前已建成薄皮核桃基地7个、食用菌基地1个,规模达2500亩。二是扶持规模饲养。该区投资10万元,对前蒋村张氏鹌鹑饲养场积极扶持,目前鹌鹑存栏达30万只,年产蛋75万公斤,销售额达700万元。三是实施小额贷款贴息项目。该区积极争取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资金20万元,对70余户贫困户变无偿扶持为有偿扶持,实现贫困户贷款规模35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此外,该区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整合投资908.75万元,修建道路72.67公里;投资24.3万元,新建卫生所9个,共465平方米;投资60.2万元,打井19眼,硬化水渠8500米,敷设地埋管道800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余亩;投资486.3万元,修建大小蓄水池10座,建水塔3座,敷设引水管道2.49万米。目前,该区全方位解决了辖区群众行路难、就医难和饮水难问题,形成了“村村都有特色园区、户户都有种养项目、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基础设施彻底改观”的格局。
(崔晶 康康 赵建平)